野望——桓温传_第二十九章, 命运之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命运之叹 (第1/2页)

    曾与庾氏在让晋康帝继位的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的何充现在成了在朝廷中枢发号施令的宰相,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何充是王导姨姐的儿子,其妻是明穆皇后的meimei,因此年少时便与王导友善,起家后最初任大将军王敦的属官,后来转任主簿。王敦之兄王含当时为庐江太守,贪污腐败,行为不检,王敦曾于座中向众人称道:“家兄在郡为官,以清廉自况,庐江人士肯定对他称赞有加。”何充却当场打脸道:“我何充就是庐江人,我所听到的说法却与大将军所言不同。”王敦闻言默然不语。旁人都替何充深感不安,何充自己却泰然自若,不过,他由此得罪了王敦,被降职为东海王文学。

    太宁二年(公元324年)王敦之乱平定后,何充累迁至中书侍郎。太宁三年(公元325年),晋成帝即位后,迁何充为给事黄门侍郎。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历阳内史苏峻领兵攻陷建康后,何充东奔三吴地区以王舒、虞潭等的讨伐义军。咸和四年(公元329年),苏峻之乱被平定,何充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他后来曾出任东阳太守,及后又拜建威将军,任会稽太守。何充在会稽郡有德政,曾经察举了大天文学家虞喜,也提拔当地人谢奉、魏顗等作佐吏,不过推荐会稽才子孔沉任琅琊王文学的时候却遭到对方的婉拒。后又迁为丹杨尹。

    王导、庾亮曾经一起向晋成帝进言说:“何充才识度量过人,严谨而公正,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掌管朝政,为老臣之助手。老臣辞世之日,愿陛下接受何充为近侍,天下将会安定,社稷无忧了。”由此何充迁为吏部尚书,晋封冠军将军,又兼任会稽王师。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王导去世,何充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都录尚书事。晋成帝诏令何充、庾冰入宫可各带披甲执杖的卫士五十人至停车门。不久之后,朝廷将何充迁为尚书令,封左将军。何充认为内外要职如果分人统领,就可以互相纠正对方缺点;如果让事情专管于一人,那么对此人的考核就难以公正,于是上疏坚决辞让尚书令等职务。朝廷听从他的意见,将他改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将军封号不变。朝廷又让他兼任州里的大中正,何充以州里有先贤名流为由,坚决辞让不就。

    何充身兼王氏、庾氏两大家族的亲戚,但总的来讲,似乎更倾向于王导的执政理念。不过,何充与王导圆滑世故和惰政无为的做法相反,他象庾氏兄弟一样的勤于政事。据《世说新语,政事》记载:当时的名士王濛、刘惔、支遁一起去看望何充,何充只顾看公文,来不及理会他们。王濛说:“我们两兄弟今天特地与支道林一同来探望你,希望你能暂时将日常俗务放在一边,跟我们来一场玄学脱口秀,哪能还低头看这些东西呢?”何充回答:“要是我不看这些东西的话,你们能够拿什么混生活?”

    史书称,何充虽然位居宰相,却没有改革厘正之能,但是,他胸中有器局,临朝有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何充个人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喝酒,这是东晋名士的基本素质,因此,深得刘惔所赏,刘惔常常对人说:“见次道(何充字次道)饮,令人欲倾家酿。”二是信佛,在他执政期间,大修私家佛寺,供养着上百和尚,耗资上亿钱也豪不心痛,但是遇到亲朋好友贫困潦倒,他却一文不施,因此而受到世人的讥讽。当时,郗鉴的两个儿子郗愔、郗昙信奉天师道,而何充和弟弟何准则崇信佛教,名士谢万对此讽刺道:“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何充入主中枢之后,他打算征发扬州的奴仆从军,目的是为了给庾翼分谤,这是何充给庾氏兄弟投出的橄榄枝。不过,由于扬州地区在元帝时期就曾经征发过一次兵丁,所以,后来这个计划就不了了之了。

    可能出于意气相投的缘故,何充一向对桓温青眼有加,还因此两次想把桓温的弟弟桓云辟为自己的参军和尚书郎,可惜桓云因为母亲多病,暂时还不想起家,这使得何充对孝心满满的桓家兄弟更加有好感了。

    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八月初二,司马岳任命国丈褚裒为卫将军,兼领中书令。建元二年(公元344年),因褚裒以自己外戚的身份为嫌,坚决地推辞了枢机重任,朝廷于是任褚裒为左将军、兖州刺史、都督兖州和徐州的琅邪诸军事、假节,镇金城,又兼领琅玡内史。桓温曾经在这里对未来许下了宏伟心愿的金城就这样移交到了正炙手可热的新任国丈的手里,不过,就连国丈都肯移镇金城,对于桓温来说,这也是朝廷对他这几年来苦心经营南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