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桓温传_第八十二章, 一念之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一念之间 (第2/2页)

朗的夜里,马氏和桓温的其他小妾们坐着聊天,突然,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到她们面前装着水的铜盆之中,像一颗二寸大的小火珠那样在盆中跳跃闪烁,晶莹发亮。这群美女们惊呼着好漂亮啊!都争着上前用瓢舀起来看。马氏正好舀到了,她不自觉地放到嘴边喝下,一股暖流传遍全身,肚子里似乎一动。不久之后,她就怀孕了,生桓玄的时候,光芒耀亮了整个屋子。算命的人掐指一算,说:“此儿生有奇耀,宜目为天人。”并为其取了个小名“神灵宝”。桓温嫌他取的名字有三字,便自作主张减去了“神”字,从小唤他做“灵宝”。

    话说桓温重新见到这小灵宝后,一股舔犊之情油然而生,偏偏这个桓灵宝生得是如此的乖巧可爱,桓温在姑孰大病一场之后,倍觉应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恨不得今后天天含饴弄子,颐养天年。这时的桓温已经俯首甘为孺子牛,无论是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的雄心壮志都暂时抛于脑后了,更提不起兴趣到京城去坐班上朝了。

    夏四月,朝廷迁徙海西公到吴县的西柴里,命令吴国内史刁彝防卫他,又派遣御史顾允负责监察。

    七月底,晋简文帝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因为桓温是录尚书事,辅政大臣,就急忙召大司马桓温入朝商议自己的身后之事,诏令里说:“吾遂委笃,足下便入,冀得相见。便来,便来!(我将不久于人世,足下速来,希望能够相见。快来,快来!)”他怕桓温耽搁,在一日一夜里连发了四道诏书,但是桓温却没动身前去建康的打算,他正在斟酌一份上疏,疏上说:“听说圣体不和,已经好几天了。愚臣心里惶恐,又无所寄托情思。身体的盛衰是常事,过分防备也没有害处。所以汉高祖重病时,吕后问他谁该为相。汉武帝身体不适时,托孤给霍光。哭着询问身后的事情,是因为事关重大。如今皇子年幼,而朝廷大臣中贤良有时誉的,只有谢安和王坦之,而他们的才识智慧都在圣上的明鉴之下。内辅幼君,外御强寇,实在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然而也是可以理解的。陛下尽可以便宜行事,授命给他们,让大臣们有所寄托,而谢安他们也一定会竭尽全力,这样对公对私都很适宜。至于臣桓温,我已经位兼将相,加上陛下对臣像平辈一样的眷顾,只是臣已经老朽年迈,况且多病,担心维持不了太久,所以的确不胜任陛下托付的后事。”然而桓温的上疏还没来得及上奏,晋简文帝就去世了。

    《晋书》的作者一口咬定桓温有篡位之心,但除了他废立皇帝的举动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的事实证明。而对于桓温在简文帝病重的这个异常重要的时刻的表现却不作任何的评论。其实从常理上来判断,如果桓温真有篡位之心,趁这简文帝病重弥留的时候,正是他施展篡位行动的最佳时机,面对着这软弱一生的司马昱,在他临终前再威逼一下,这篡位成功的机会不小。可是,就在这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桓温却表现得很淡然,根本没有表现出以往行动力极强的性格特点来。因此,桓温在上疏中所言的倒是有几分值得相信的,那就是桓温在连续三年的在精神上高度紧张的一番折腾下来之后,其身体的元气透支很大,回到姑孰之后精神一放松,就大病了一场。一个人在这种老病交困的情况下,再高的雄心壮志都会随之而消磨一空的。同时,桓温因为老年得子,其对桓玄的宠溺远远超过了他前面的几个儿子。他在小灵宝的身上寄托了自己无限的希望。

    在接到司马昱要求其上京托孤的诏令后,桓温的内心也是不无挣扎的,他何尝不知道这时正是他篡位的最佳良机,可是,自从成功地进行了皇帝的废立之后,他的心境已经起了不少的变化,他过往对朝廷的种种积怨也随着这次令他大伤脑筋的废立行动的实现而消解了大半,另外,以他对自己的身体建康状况的判断,他感觉到自己能够存活于这世上的时日也已经不多了,就算自己能够篡位成功,这天下又能够交给谁呢?他左思右想,反复盘算,但是,在他的心目中,根本上就连一个有承继大业潜质的亲人都点算不出来。最后,他叹了一口气,说了句:“世事皆有天定,至于我自己,还是算了吧!”

    桓温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权势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步,篡位不过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可是篡位之后要能够保得住这江山那才有意义,在前秦政权虎视眈眈的局面下,若是太过强求,整个国家可都得陪着一起崩盘的,虽然他也讲过一些“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这样的狠话,但这其实更象是夜行人吹哨子——给自己壮胆,其实在桓温那看似强硬的内心里面,还是保留了不少的历史责任的担当的。他从自己以往的经历里面总结出一条血的教训: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边界的,如果一旦一个人的理想已经超出了自己能力的界限还一味的用强,那么其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大病一场之后,桓温再也不想将事情做绝,他觉得自己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趁着自己在这世上还有些许的时光,怎样才能好好地陪伴一下这可爱至极的小灵宝。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回复的司马昱的奏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