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最后的阴谋 (第3/3页)
想张迈不怕自己逃回河东。
万一自己跑过了黄河,安重荣却一声令下切断了北上的道路,那时候自己怎么办? 一个被撂在通路上的皇帝,就是一个大笑话。 —————————— 桑维翰也退了下去,石重贵召药元福来,简单几句话说了桑维翰的打算,问他意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从河东一路跟来、作为自己副将的药元福,已经取得了石重贵的信任。 药元福听了之后,沉默良久,才说道:“兵家大事,是很难说的。有时候明明已经大获全胜,但转眼之间,就兵败如山倒了。” 石重贵精神一振作:“这么说,药将军认为有机会?” 药元福道:“如果陛下下令死战,那么臣会战到最后,如果最后不幸城破,臣愿为陛下殉节。” 石重贵愕然,怎么又忽然说这样不祥的话。 却听药元福道:“但是桑维翰的计划……嘿……臣以为,那只是痴人说梦罢了!” “痴人说梦?” 药元福道:“人主的衰败,必从内部引起,且都有蛛丝马迹可寻。但张迈现在的作为,哪里有一点衰败的迹象?其破石重贵,征伐山东、河北,全不在臣意料之外,但有魄力办法免税令而国用不困,诛除群恶而国势不乱,反而在短短半年之内,令河北、山东,有了大乱之后迅速大治的氛围!如今的形势,张氏尚未称帝,而齐鲁燕赵百姓皆已服其管辖!民有所归,士有所奋,这是国将大兴的大气象,在这等局势下,谈什么四方围攻,谈什么五路分唐,臣以为,都不过痴人说梦罢了。” 石重贵神色黯然,挥手让药元福退下去了。 等到宫殿之中再无第二个人,这个石晋王朝最后的皇帝猛地发出了一声惨嚎。 药元福的话,他觉得是真话——因为他内心深处,也是这样判断的。 现在不是瞎子,谁会看不出来这天下大势? 冯道虽然可恶,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老匹夫也不过是顺大势而行罢了。 至于桑维翰。石重贵也知道彼是迫不得已! 现在的洛阳,已经没有希望了。 天空是灰蒙蒙的,石重贵的心,也彻底灰了。 —————————— 天策八年。三月下旬,冯道扶石重贵出降。 石重贵手捧传国玉玺,张迈绕到西面,在洛阳的西面,张迈接受了石重贵的跪拜,冯道从石重贵手中取过玉玺,封给张迈,张迈从冯道手中接过了这块破了一角、在历史上曾经失踪的传国玉玺。 身边的两个文臣,一个是一路随军的李沼,另一个是从邺都赶来的魏仁溥。看到张迈捧过玉玺,魏仁溥兴奋得发抖。 二玉、二铜、二金的至高印玺体系,就差这一块了!而天策政权礼制最后的一环,也补齐了! 他看了冯道一眼,冯道也正望过来。两人同时跪下,对着正手捧玉玺的张迈高声呼道:“大唐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边是围城的将兵以及跟随而来的天策文臣武将,一边是从洛阳走出来的投降臣民,见状一起跪伏。成千上万人齐声高呼:“大唐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迈此刻没有站在很高的地方,但当所有人都跪下,他看所有人的眼光就变成了俯视。 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皇帝是怎么来的! 不是自己登到了高处,而是其它所有人都弯下了脊梁。 “原来,就是这个滋味啊……” 他轻轻啧了一声,没有在众人预期中高举玉玺,也没有作出激烈的反应。只是沉默。 本来已经匍匐在地面如死灰的石重贵偷偷抬头! 他看见张迈在万岁呼声中神色如常,也看见张迈手里拿着传国玉玺,眼神中却没有一丝狂热——想当初自己刚刚拿到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当他第一次拿到玉玺,第一次坐上宝座,他就觉得自己变得不一样了,仿佛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神。 但现在的张迈,却毫不留恋地将玉玺交给了魏仁溥,然后就轻轻地说了一句:“都起来吧。洛阳未平,周边未靖,都警觉些,别给人留机会。” 将兵们一听马上站直了。 包括石重贵在内,许多人都不明白了! 为什么不登基?为什么? 直到冯道抬头上前,张迈才说道:“这里,还不是值得你们高呼万岁的地方。” 冯道慌忙问道:“请陛下明示!” “长安还没到了,”张迈说:“眼下先办实事吧。” —————————— 天策八年,春夏之交,唐军接管洛阳,在冯道的运作下,洛阳的交接工作顺利地看不到半点火气。当天晚上,在张迈撤换了洛阳所有城防部队之后就宣布解除戒严,登时全城欢沸。 消息南传,襄、邓诸州宣布易帜归唐,自三峡以东、江陵府以北,在夏收到来之前就全部纳入了天策麾下。而江陵府南平国也迅速上了臣表,张迈命原本中原军区的兵力南移,于襄阳设立荆北军区,将长江以北区域定为荆北路治政。对于这个结果,除了处于长江下游的金陵方面大受刺激外,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消息西传,关中平原大受震荡,渭水以北绝大部分州县也都宣布愿奉张龙骧为天子,在渭南监视着刘知远的郭威未动,而慕容春华则率千骑进驻渭北,兵不血刃地就控制了关中平原渭河以北的大部分区域。 消息北传,太原以南的大半个河东也皆臣服,一个月后,安重荣的求封使者也出现在前往洛阳的道路之上。 短短三个月内,数十座军州陆陆续续地都和平归顺了,是真正的传檄而定! 在一片欢歌喜庆之中,只剩下几个不很和谐的小灰点。 刘知远还没表明态度,而张迈所忌恨的桑维翰也失踪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