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一节 谨慎的埃及 (第1/1页)
﹄新八一中文网—﹃值得收藏的网络小說阅读网 埃及的权位,已经传到了第五代君主伊斯梅尔手里,在阿里时代,埃及就已经走上了辉煌的顶峰,不但统治者包括阿拉柏半岛在内的广大阿拉柏地区,而且从奥斯曼帝国手里抢走了哈里发的头衔,致力于重建阿拉柏帝国的辉煌。 但在阿里之后就持续下滑,阿里时代打造的官办工业体系,通过榨取农民维持工业生产,在阿里时代后期基本上就破产了。在其他工业国,主要是欧洲工业国商品的冲击之下,埃及根本不可能诞生出本国的工业。官办工业的低效率,连本国人都不乐意使用官办产品。到了第二代君主,基本上就关闭了这里官办工厂,只留下了兵工厂、造船厂等少数战略工业,棉纺织厂、被服厂之类的工厂,不是关闭,就是变卖。 中国虽然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可事实上在埃及的投资并不多,商品输入也不多,因为这里距离欧洲实在是太近了,法国为什么在叙利亚能形成资本优势,就是因为法国距离这里只隔着一个地中海,而从中国到埃及,要经过比地中海更大的南海,接着是印度洋,然后是红海,如此漫长的海运距离,导致中国商品在这里不占优势。 因此官办工业破产之后,埃及的工业一致很难发展起来,除了少量纺纱厂之类的初级加工业之外,埃及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家,以出口尼罗河三角洲的农产品维持。 幸好中国管理的苏伊士运河效益日益提高,每年能带来上千万英镑利润,根据协议,埃及政府可以分得五百万英镑。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对于埃及这种农业国来说,基本上是他收入的一半以上。 管理运河的欧洲公司,在埃及也就享有了特殊地位。 但埃及依然无法摆脱欧洲的渗透和影响,法国投资叙利亚等中东沿海地区,英国直接投资埃及本土,法国垄断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铁路,英国则垄断了苏伊士运河以西的铁路,英国还从埃及渗透到了非洲内陆,在苏丹地区开发矿产,垄断了几座铜矿;法国则在叙利亚开发钾盐。 由于英法的渗透,以及埃及尽管依靠欧洲公司,但其实对苏伊士运河也是虎视眈眈,做梦都想收回来,因此他们其实也有意促成欧洲势力在埃及跟中国势力相互平衡。 结果到了第五代埃及统治者手里,他的思想十分西化,十分亲近欧洲,公开宣称“我的国家不会再在非洲长存,我们已经是欧洲的一部分。我们得放弃以前的做法,并采纳适应社会状况的新制度。” 之所以亲欧洲,一方面是伊斯梅尔家族本身就是阿尔巴尼亚人,是无可争议的欧洲人,另一方面他是在巴黎接受的系统教育,所以对法国大革命那些观念是相当崇尚的,法国一场大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影响力远超他们的国力,别说埃及了,就是中国,也有大批受到大革命精神感染的精英,这还是在中国国力强势的情况下,埃及国力的虚弱,让埃及人不可能有什么文化自信。 所以伊斯梅尔上台之后,做了大量改革,改造了关税、邮政制度,鼓励商业,建立制糖工业。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在首都开罗西端模仿巴黎建造一座城市,改良亚历山大港,大肆兴建铁路工程,埃及和苏丹从原本没有一条铁路的状态,发展成非洲铁路最密集的地区。 以一个农业国进行如此规模的建设,是十分吃力的,靠埃及的财政根本无法支撑,所以埃及的外债规模很大,外资规模也很大。可以说这些建设,就是建立在高负债和外资的基础上的。 外资是一个好东西,但如果作为本国资本的补充,是很好的,可以带来新技术,新的管理方式和思想,可如果外资成为统治级资本,那就大大不利了,会造成大量利润外流,本国沦为殖民地经济,持续失血。小国自不用说,连俄国这样的大国,在19世纪末期,在大量外部投资下,经济飞速发展,可经济危机爆发后,外资大量抽离,导致俄国爆发了革命。 伊斯梅尔现在已经执政了十年之久,他所能进行的改革基本都进行了,甚至建立了埃及议会。 可距离他理想的状态,相距甚远,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导致了各种问题。大量的外债和外资,已经严重压制了埃及本国资本的积累。 但想要改变,已经为时已晚,因为伊斯梅尔发现,埃及根本无力抵抗。欠了英法和中国三亿多英镑债务,欧洲公司的债务有运河收入担保,英法的债务,却只能不断的将矿产等资源抵押出去,甚至连海关现在都被英法和欧洲公司控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