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魔改版本1984 (第1/1页)
第二更,求推荐票! “1984?” 对于这个奇怪的书名,左拉感到内心深处感到一阵的不安。 而加里安描述的社会像是笼罩在阴森密云之下的墓群,思想警察像乌鸦一样在枯树枝头张望,随时等待着肢解爬出坟墓的未死之人。 没有任何希望,弥漫着腐rou的气息,让人惧怕到颤栗。政治上被夸大的倾诉远比文学造诣更加直击人心。 加里安进行魔改版本的《1984》看来,更像是封建神权和皇权对普通民众的压迫。 “1984,毕竟把它设定在一个架空的时代,被审查的危险性远比直接写法兰西要小得多。即便是波德莱尔,某些时候也要面对帝国的新闻审核部门,我现在还不想向雨果一样流亡海外。” 加里安整理着书稿,像是想到了什么,直接说道,“听说波德莱尔准备这周末邀请我去参加文学沙龙,到时候我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在文学沙龙上找到一个愿意帮忙连载这篇小说的主编。” 从各种意义上而言,加里安并不认为原版《1984》有多少值得歌颂或者赞扬的方面,但是通过魔改版本的《1984》,却能让他迅速的在文学圈子内找到热爱共和制度和抵制封建专制的同僚们。 毕竟小资产阶级,革命党,共和民主派都对皇权统治,对大贵族主的奴役已经抱怨已久。 一旦社会主义的种子开始萌芽,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势力将会迎来工人阶级运动的大浪潮。四年之后,第一共产国际将会在波兰起义的背景之下孕育而生。 然而,正如米兰昆德拉对《1984》鄙夷的一样,他们既没有被迫移民,也没有进监狱,也没有丢掉工作,更没有被歧视;他们都在自己的地方生活,在自己的公寓、自己的工作中,都曾有他们的假期、友谊、爱情,他们说“可怕的四十年“,便把他们的生活缩减为唯一的政治方面。 只是恰好被当局压迫已久的文艺需要一个宣泄口,而1984便会成为最好的泄洪缺口。 “大诗人波德莱尔?” 左拉微微愣神,心中有些羡慕。加里安刚刚落脚巴黎,就受到了文艺界的关注。 加里安突然想起之前的邀请,多问了一句,“对了,下周的聚会你会过去吗?” “去,我当然去了。” 左拉不想放过千载难逢的机会,连忙点头说道,“听说波德莱尔的文学沙龙,小仲马,福楼拜和乔治桑都会出席,能见到梦寐以求的大文豪,简直求之不得。” …… 圣埃蒂安大教堂。 波德莱尔往台阶上踏了一步,抬起头望向尖锐的穹顶,一群鸽子扑腾着翅膀,从他的视线内飞过,在视网膜上留下了一片残影。 庄严,肃穆,宏伟的台阶,冰冷的嘲讽着每一个虔诚的教徒。 大教堂的建筑结构就像巴赫的康塔,在没有任何拔地而起的建筑衬托之下,显得更加的宏伟壮观。在飞拱柱烘托的教堂顶部,密集而细长的大小尖塔重重叠叠,浑厚繁复的石头合唱层层递进,直上云霄,绵无尽头。 这座教堂坐落在先贤祠的附近,波德莱尔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会选择这里。当他步入教堂之后,看见一位落寞的背影坐在空荡荡的位置上,他凝视着面前的雕塑,一言不发。 波德莱尔加快了脚步,走到了他的旁边,然后坐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