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劣币驱逐良币 (第1/1页)
劣币驱逐良币——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政和二年(1112年),清河县风流子弟西门庆,生得状貌魁梧,性情潇洒,饶有几贯家资,年纪二十六七。因为父母死得早,自己又是独生,便想找一批帮闲结拜兄弟,抱团取暖。兄弟会十人组成:西门庆、应伯爵、谢希大、祝实念、孙天化、吴殿恩、云理守、常峙节、卜志道、白赉光。 西门庆通知众兄弟十月三日到玉皇庙举行结拜仪式,正式成立兄弟会。不料仪式还没有举行,卜志道死了,西门庆与应伯爵等人商量,十人为全,临时增补花子虚。 既然兄弟聚会,各人都要出资承担仪式费用,虽然西门庆、花子虚有钱出大头,但每位兄弟也要表示表示。大家把出资的银子集中起来,送到了西门庆老婆手里。吴月娘摊着些纸包,笑着对西门庆说:“你看这些份子,只有应二的是一钱二分,八成银子,其余也有三分的,也有五分的,都是些红的、黄的,倒像金子一般。咱家也曾没有见这银子来,收他的也污个名,不如掠还他罢。”西门庆理解他的这些难兄难弟个个贫穷潦倒,拿不出什么像样的银子。于是劝解吴月娘,不要烦恼,不好用丢一边,咱是大户多包涵,也不在乎这些。 吴月娘所说的那些红得、黄的银子就是掺杂使假劣币。 在西门庆对众多伙计,实行分工负责制。“女婿陈经济只要掌钥匙,出入寻讨,不拘药材当物;贲地传只是写账目,秤发货物;傅伙计便监理生药、解当两个铺子。看银色做买卖。”看银色做买卖,可见辨别银子的成色是一项技术活,那时的银子掺杂使假是普遍现象。 西门庆原来的家务开支,是由孟玉楼管账的,这看起来是个有权有利的差事,实际上是繁杂琐碎的事情,往往吃累不讨好。于是借西门庆与她过夜之机,将这苦差事给辞了。西门庆理解孟玉楼,当家三年狗也嫌。叫潘金莲接了现金会计担子。 潘金莲是一个刚愎自用,斤斤计较的女人,接了这活自以为有权有利,整天与丫鬟小厮因为银子的成色和重量吵得不可开交,搞的个个怨声载道。 《金瓶梅》叙述的这两件事,反映了当时流货币有劣币和良币,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理论,是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格雷欣提出,也称“格雷欣法则”。他注意到,当金币在市场上流通时,成色高的货币(良币)往往被收藏而退出流通领域;成色低,质量差,重量不足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