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里的经济学_第十五章 好动不喜静的启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好动不喜静的启示 (第1/1页)

    好动不喜静的启示——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西门庆的结拜兄弟常峙节家境贫穷,没有住房,连房租也经常拖欠,常常有上顿无下顿,还好,没有子女拖累。尖刻的老婆整天牢sao满腹,不是撂脸色,就是挖苦。“你也是男子汉大丈夫,房子没间住,吃这般懊恼气。你平日只认得西门大官人,今日求些周济,也做了瓶落水(有回音和结果)。”

    房主日夜催逼,常峙节一连十来日见不到西门庆。万般无奈,请应伯爵下馆子,诉诉心中的苦闷。还好,应伯爵没有推辞,喝完酒,带上常峙节找到了西门庆。西门庆刚刚给蔡太师送了礼,花费了许多,又用大量银子到江南进货,手里的银子一时短缺。勉强拿出一包十二两零碎纹银,让常峙节暂时用着,等南方的货到家,再多给些。

    西门庆给了银子,感慨地说:“兀(钱)那东西,是好动不喜静的,怎肯埋没在一处!也是天生应人用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因此积下财宝,极有罪的。”这是全书对金钱最精彩的论述,也是极高水平的认知。就是用今天眼光看,这个认知也很有见地。

    本文不想就西门庆的这段论叙全面展开解读(另有文章专门叙说),仅就钱好动不喜静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悟。

    钱(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钱(货币)从诞生到今日基本上出现过两种形态,一是实物货币,二是信用货币。

    钱(货币)混至今日,大致经历过两种经济形态,一是自然经济,二是商品经济。但是,钱(货币)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会有不同的追求。

    在自然经济形态下,它是一副安然自得样子,“看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云卷云舒,宠辱不惊。”这便是钱的真实写照。

    在商品经济形态下,它追求的是一种运动。它好动不喜静,喜欢周而复始,日夜不安。生命在于运动,金钱在于周转。它的本质是在周转中产生利润,在周转中繁衍升值。

    《金瓶梅》所反映的正是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的社会现象,而这段时期正是明朝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共存的阶段,也是明朝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期。

    作为精明的商人,西门庆对金钱就有很高的悟性,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钱的本质。

    为什么在商品经济心态下,钱好动不喜静?这是因为,通过周转会带来利润,会钱生钱。钱在静止的状态下,不仅不会保值还会贬值。

    还因为社会存在对个人财富剥夺的机制。当钱(货币)超量发行,物价上涨,人们持有的货币贬值,这就产生对个人财富的剥夺。只是因为温和适度的通货膨胀,人们并非觉察而已。只有在通货膨胀率交高时,人们才发现存款不值钱了,存款的速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才会发现这个剥夺机制的存在。也正是有社会对个人财富剥夺机制,才推动人们不停地投资和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