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大乱世召唤_第五百五十一章 登基为帝,加封赐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一章 登基为帝,加封赐爵 (第2/2页)

也由于长孙无忌太过执傲,高麒也不可能在力保。

    毕竟乃是一国之君,他在乎的应该是大齐的利益,将一切威胁扼杀于摇篮,是必要的。

    就算如此,会引起长孙无垢的反感,可为了国家利益,也在所不惜!

    只是,无垢倒是比较开明,也知晓高麒选择下令处决其兄,是迫不得已的决策。

    不然,高麒之前又岂会放过长孙无忌。

    只是因为自身执迷不悟而已。

    ······

    公元633年,在大齐统一华夏后,在次年的春季,朝臣文武,众百官聚集在南阳郡城南阳城。

    今日高麒便会在南阳城隆重登基,昭告天下,登基为帝。

    其实,定都南阳是高麒很早便开始设想的一个问题,他在深思着各地定都的优劣。

    其中,长安是关陇之地的腹地所在,其关中四塞,拱卫着长安。

    在加上关陇四通八达,有利于控制各地,乃是当初无愧的都城所在地。

    同样,历朝历代,几乎在隋以前,几乎都是定都长安一带,以关中为全国核心。

    扩散至全国各地,治理州郡。

    可是在仔细权衡利弊之后,高麒还是否定了定都长安,以关中四塞为核心的理念。

    毕竟,关陇贵族在北朝时期便兴起于关陇,其家族势力根深蒂固,极为庞大。

    各家族互相联姻,其势力盘综错杂,就算是原史上的大唐在建立的数十年。

    其关陇贵族都牢牢把握着朝中大权,其李治在位时期,大权一度旁落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手中。

    须知,李家还本就是关陇之一,却都只得倚仗关陇贵族。

    何况如今高麒还属于白手起家,定都关陇,与当地贵族虎口夺食,这不是大齐的隐患么?

    其次,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关陇在隋以后,其经济便渐渐出于衰弱的地步。

    关陇,随着发展,已经渐渐无力在支撑起,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据史记载:李治在位时期,竟然在向东都洛阳就食的原因。

    由此可见,关陇在唐中期,便已经无力支撑起全国。

    摆除长安,其实比较的适合应该便是洛阳了。

    毕竟洛阳位于河南中心,其东乃是金堤雄关,拱卫其东部。

    其北乃是自成黄河天险,其西也有洛水防线,南部更是以伊阙等雄关。

    按理说,东都,西都皆是定都的首选之地,可在细细思索后,高麒却是都否定了。

    否定洛阳,也是隋帝杨广所挖大运河有关,隋大运河其洛阳便是中转之地。

    其洛阳附近水系发达,可以作为转运站,可也正是因为水系发达,必定会造成洛阳商户增大。

    其洛阳附近的治安比较杂乱,容易留下隐患。

    对于都城来说,首先安全必定是要保证的,都城乃是全国的命脉所在,不容有失!

    故此,容易引起混乱的洛阳肯定便不适合。

    所以,思来想去,便决定以南阳为都,将齐国都城设在南北交叉地带。

    之所以定都南阳,其原因如下:

    首先是地理上的便利,南阳城深处南阳盆地,其战略纵深大,容易屯兵,对全国形成震慑。

    不仅如此,南阳其西是关陇之地,其南是荆襄之地,其北是河南中原地区,其东与江淮地区相隔。

    最为主要的是,南阳深处在南北交界,与四周地区相邻。

    定都于此,可以大大实行中央集权,最大限度的管理南北地区,保持着平衡。

    最后,高麒想得最深的一点是,南阳位于南北交界,日后商户行商时。

    南阳作为大齐国都,必然会成为商户行商,南北往来的囤积嘀。

    随即,南北方的各路贩卖必然囤居在南阳,如此定能提高南阳的整体经济。

    这也是高麒想到的最深远一点,须知,宋朝经济可谓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其光是汴京的纺织业等集市,每年便能给宋庭国库,带来不菲的利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