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荆钗布裙糟糠妻 (第2/3页)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银子被那些当官的给贪污了吗?”韩芊纳闷的问。 “这个……奴家真是说不好。奴家一个妇道人家……也没什么机会去探知那些事情。但是,奴家只知道,那些被河道被填起来弄成耕田的事儿,官府只是叫农户多交两成的赋税就成了,不再多管多问。而两成的赋税……估计也是不会上交的,就成了他们私下里的好处了。”何氏说完,又叹息着摇头。 “我明白了。这虽然不是贪墨,但也是谋取私利!”韩芊暗暗地咬牙,一定要把这事儿告诉皇帝哥哥,一定要惩治那些两眼只有钱的,鼠目寸光,坑害百姓的狗官! 天黑的时候,何真真醒了。 “真真!快,快叩谢恩人!”何氏一边扶起女儿,一边急促的说道,“快给恩人磕个头。” 何真真乖巧的从床上爬下来,朝着韩芊跪下去。 “别别!起来吧。”韩芊看着小丫头瘦弱苍白的脸庞,忙抬手道,“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对韩姑娘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我们娘俩来说却是救命之恩。”何氏跟在女儿身边,又朝着韩芊磕了个头。 韩芊的手在袖子里默默地攥了攥,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豪气,不是因为有人给自己磕头,有人道谢,而是因为她真的救了一条性命,她不是无能的吃货,她有用,可以帮到皇帝哥哥,可以帮到这些灾民。 晚饭依然是客栈提供的咸菜白粥,在这样的时候,白粥对于何氏母女来说简直就是珍馐佳肴无上美味。韩芊看着她们吃的那么开心的样子,无奈的笑了笑,加了一根咸菜丝放到嘴里,然后趁着那无法形容的咸涩喝了一口粥。 当天晚上,云硕果然没回来。 韩芊有了何氏母女的服侍,倒也自在了许多。至少洗澡,梳洗都有人服侍了。 何真真这小孩儿真的挺顽强,吃了一顿饭,又睡了一夜,第二天便完全恢复了,一早起来还给韩芊打了洗脸水,在何氏为韩芊梳头的时候,她还在一旁背了两首面的诗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韩芊听见这个,顿时想起当初自己的三哥跟自己说这几句的时候的情景,便忍不住笑了。再转头看旁边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又觉得除了瘦弱苍白之外,这小姑娘也跟自己没什么一样的地方,但就是莫名其妙的就觉得亲切。 早饭后,韩芊又想出去走走。但外边的护卫们不敢轻易让她出去,生怕皇上回来会生气。 何氏便想了个办法,把韩芊打扮成一个少年的模样,穿上寻常百姓家的粗布衣衫,又把发髻弄得散乱一些,韩芊跟护卫们说了一车的好话又放出几句狠话,几个护卫不敢再阻拦,只好各自换了衣裳扮成过往的百姓随着韩芊出门去。 韩芊这次没有去街上转,而是直奔国医馆在曹县设置的救灾棚。 医女医官们忙的不可开交,没有人理会韩芊等人。韩芊在旁边站了一会儿,不解的问何氏:“昨天我看街上那么多人挤在墙角等着施舍,为什么没有人来这里帮忙?” “那些人不懂医术……”何氏解释道。 “不懂医术怎么了?难道不能打打下手?帮着这些医官们给患者擦擦伤口,换换药,实在不行帮这里打扫一下或者烧水,煎药,这些事情总做得来吧?”韩芊皱眉问。 “姑娘说的是。这些事情他们总是做得来,但……他们饭都吃不饱……” “不做事,只等着官府的施舍,这样就能吃饱饭了吗?”韩芊冷笑。 何氏无语,她自然知道这个世上不劳而获是最无耻的事情,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官府每天只给灾民一碗粥,他们是这一座城的乞讨者,流浪者,他们完全没有自主性。 “这样吧,我想办法弄些粮食来,然后……谁来这里帮忙,每天可以根据干活如何而决定多给一碗粥或者馒头。”韩芊说着,转身吩咐跟自己的一个护卫,“你,想办法联系我娘亲,就说我这边没吃的,问家里能不能给送些粮食过来这里。” “姑娘,不用送信回去,据说您的兄长就在曹县,属下想他肯定有办法弄粮食来。”护卫欠身回道。 “真的?”韩芊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大哥在哪里?” “我们只是收到了信息,还没见到将军本人。不过只要送消息出去,将军肯定会来看您。”护卫欠身回道。 将军!站在韩芊身旁的何氏吓得一个哆嗦,韩姑娘的哥哥是将军?! “那立刻传信给大哥,我要尽快见到他。”韩芊说完,转身离开。 韩建元很快来见韩芊,实际上,韩芊一出现在曹州他就知道了,只是他在暗处,不适合暴漏身份,便一直在暗中关注着皇上以及韩芊。 现在meimei有需要,韩建元自然第一时间赶到。 韩芊见到大哥很是开心,这几天受的苦一股脑涌上来,差点又哭了,不过,因为她怕大哥把自己送回京城,强压着眼泪没哭,还傻傻的笑着叫了一声:“大哥。” 当然,韩芊没哭,韩建元很是惊讶,他早就做好准备看这丫头哭一场,然后趁机劝她回去的。 “哥,我需要粮食。”韩芊拉着韩建元的衣袖,说道。 “你捐给泽县那么多粮食还不够?你那粮食够泽县的灾民吃到过年的了。”韩建元叹道。 “我这次不要太多,我要帮一帮国医馆。”韩芊皱眉说道,“我至少也是宁侯夫人的学生,在这种时候至少也伸出一把手帮帮他们。” “行吧。”韩建元心想你不但是宁侯夫人的学生,你还是大云的未来的皇后,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 韩建元叫人回京在韩家的仓库里弄了一百多车粮食连夜送到了曹县。 韩芊趁着这个时间交给了何氏一件事情:出去告诉那些在街上乞讨的或者无聊的挤在墙根儿躲雨的灾民们一件事情——国医馆的灾民救治棚帮忙的,每人多发一碗粥。有愿意回泽县帮助疏导水利的,每人多发十斤米。 这样的消息一传出去便不胫而走,大街小巷都知晓了这件事。 国医馆在县衙后面设立的灾民救治棚渐渐地挤满了人,都是要求来这里帮忙的。开始医官还以为这些人是怀着什么目的,想要哄抢他们的药材或者粮食什么的,之后看见了披着鹰纹战袍的人才放下心来。 很多有劳动能力的妇人被国医馆采用,分派进来负责打扫,清理的活计,有手脚更利落的,开始学着给那些受伤的人换药,还有的被派去烧水,煎药,给病人煮粥。 有些不愿意回乡的年纪稍大的人被国医馆派去处理那些救治不了而死去的人的尸体。按照国医馆的要求,死人必须火化,尸体绝不可以随便乱丢,以免引发更大范围的瘟疫。 每天都有病愈的人站起来,每天都有人去死神那里报到。 悲悲喜喜,苦乐交加,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