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尖兵_第544章 苏杨的方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4章 苏杨的方案 (第2/2页)

为,运动神经元病应属中医“痿证”、“喑痱”范畴。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中就有记载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的临床症状。

    按照中医理论,这种疾病肝脾肾等脏腑的亏虚是病机关键。脾在人体里主管肌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就难以生气化血,从而无法为肌肉提供动力和养分,导致四肢无力。

    肾主人体的精气,精气充足骨髓就会强健,阳气也会充盈。肾气的亏虚导致阳气不能到达肢体,肢体寒凝,筋骨无力;肝主筋,肝肾同源,肝血亏虚,就会导致人体没有足够的气血运送阳气到各个经络。

    按照中医的整体观,人体就如一架精密运行的仪器,阳气就是身体运行的动力,气血就如同运送动力到各个脏腑的机油。本身动力不足,加之机油缺少,导致动力传输不够,人体就会经络阻塞,进而生痰湿、淤血、毒邪留滞经脉,经络不通则会出现各种症状,从而一寸一寸地丧失机能。

    经过仔细研究,苏杨认为,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念,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最主要的是要补益脾肾、补肾益气、健脾益气、舒肝理气,简单来说就是培补元气、调理督脉。

    具体治疗,可采用针灸、电针、背腧穴拔罐等治疗方式,配合西医营养神经的药物甲钴胺、腺苷钴胺等做穴位注射。

    针刺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一组是针对肝脾肾的补益穴位,如百会、风池、合谷、太冲、足三里等;一组是针对督脉的穴位,因为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被称为“阳脉之海”。提取督脉,相当于给正在变成寒冰的人体添薪加火,补充阳气。只有培补后天的元气、益补先天的元气,同时给身体“补薪加火”,才能延缓渐冻人“渐冻”的过程。

    说干就干,苏杨立即对实验体进行了治疗。

    但结果一般。

    效果比之前的几种现代医学的治疗稍微好一点点,但也好不上多少。

    怎么回事?

    苏杨皱眉。

    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两天,苏杨重新总结了一套系统疗法,即中西医结合。

    先是服用利鲁唑,并联合应用青霉素g和氢化可的松,其次,采用针灸。主穴取大椎、肺俞、胃俞、肝俞、肾俞;上肢无力配肩井、肩髃、曲池、合谷、阳溪;下肢无配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

    方法:用o.3mm4omm的银针,双手持针直刺大椎穴,得气后沿两侧夹脊穴左右各行针3次,背俞穴均取双侧穴位,施以强刺激行针手法后留针;配穴则要求得气后针感沿上肢或下肢传至远端,有放电感为佳。留针3omin,间隔1omin行针1次,1次/天,1o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

    并服用中药芪茸颗粒:黄芪3og、紫河车3g、鹿茸3g、地龙1og、防风1og。折合成中药免煎颗粒剂量,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3周为1疗程,间隔1周进行下一个疗程,3个月共3个疗程。

    这一次的治疗,效果很好,系统提示,患者生存周期达2o年以上。

    治疗初步取得了成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