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夜_第十五章 初见端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初见端倪 (第1/1页)

    夜至五更,天微微亮,远处家院鸡鸣声响起。

    陈兴倚靠在凉亭微闭着眼睛,一夜未睡,他实在是有些困倦了,但泰叔一夜未归,他心中着实不安。

    不知过了多久,院外有了呦呵声,陈兴这才听到一阵喘气声从院外传来。他睁开双眼,打起精神,径直走向后门而去。

    开门时,泰叔已走到了门前,看到泰叔回来,陈兴稍缓了一口气。

    “公子。”

    “我们书房去说。”

    陈兴迫不及待的朝着书房疾走而去,片刻,便到了书房。

    书房里火炉上烧了一夜开水,此时壶底已经烧干,泰叔拿起壶准备再去接一壶水,被陈兴制止了,道:“泰叔,还是说一下情况吧!”

    泰叔放下手中的壶,道:“我去刑部查了一下,的确有这几位大人的案底,我抄写了一份回来,公子请过目。”

    泰叔从怀中拿出一些纸来,递给陈兴。陈兴接过手,看了起来。

    这第一张都是刑部提审相关人员的供词,其中包含了各位大人的饮食起居,写的比较杂,也没有明确的方向。

    连续几张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陈兴有些疑惑,这些供词是如何在刑部通过?圣上难道不知道吗?

    显然,这些供词之所以成这样,想必也是圣上默许的吧!

    看来这三位大臣的死和圣山脱不了干系,那又会是谁和这三位大人有仇呢?

    圣上?

    如果是圣上,他又何必用同样的手段让自己病重?

    这个凶手,应该是知道一些内幕,他这是再利用圣上除掉这三位大臣,最后再除掉圣上。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把柄握在他的手里,竟然让圣上都对其有所忌惮?

    这个人到底是谁?

    陈兴有些失落,看了许久,没有一丝的价值,这些供词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公子,没有问题吗?”

    “还不曾发现。”

    “下面这些都是这三位大人这些年的一些经年纪事,不详细,只有年份和简单的事迹。”

    “嗯,还是要查看一番。”

    陈兴没有丝毫的马虎,他必须要找出这个凶手,并且阻止他,挽救圣上。他可不想墓王登基,这对他来说十分不利。

    他在京某事,时局看的很清。

    幕王看似平易近人,实则内心狠毒,幕王一心想要成就霸业,无奈先帝没有选择他,他痛恨皇兄软弱,偏于一偶,不思进取,大好河山却不收复。

    幕王暗中笼络陈兴为他某事,不过是暂时的利用罢了,陈兴这一点十分清楚。所以他不会为幕王某事,只是表面上不撕破脸面而已。

    所以陈兴害怕的是,圣上一旦倒台,他就没有了靠山,墓王登基,第一个清除的恐怕就是他自己了,因为他知道幕王的一些见不得人的秘密。

    所以陈兴必须要找出解救圣上的办法。

    “冯年,金陵籍人氏,元宗三年举荐为官,后追随高祖入京,官居刑部右侍郎。”

    “神启元年,重修刑部大典,因功封刑部左侍郎。”

    “神启三年,查封京兆府尹。”

    “神启四年,编纂戍边之法。”

    “神启五年,主修刑狱。”

    ……

    ……

    冯年为官历年经事,都有简略记载,并无详述。陈兴再次查看下一位大臣的事迹

    “张献,蚌埠籍人氏,元宗五年举荐为官,高祖入京,任刑部司仆。”

    “神启元年,随修刑部大典,嘉赏牌匾。”

    “神启三年,主审秋平难案。”

    ……

    ……

    陈兴读完,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只是眉头皱了一下,心中有了一点疑惑,只是还不确定。

    当他打开刑部尚书尚权的简略时,他眉头皱了又紧了些。

    “尚权,会稽籍人氏,元宗元年举荐为官,随高祖入京,继任刑部尚书。”

    “神启元年,新帝登基,统管刑部诸事有功,特赐锦袍。”

    “神启三年,无事秋”

    ……

    ……

    当最后一页读完,陈兴的眼睛微微发亮,他心中的疑惑一下子提了起来。

    “公子,有什么问题吗?”

    “嗯。”

    陈兴点点头,又再次翻到前面重新看了一遍,当他再次放下这些纸的时候,他的神情突然稍稍缓和了一下,道:“泰叔,你看这三个人的事迹,不觉得奇怪吗?”

    “奇怪?”

    泰叔在抄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没有发现什么,如果有什么奇怪的话,那就只能是,这三个人都曾在前朝当差,不过金陵中,前朝的大臣不在少数,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这三个人的历年经事中少了神启二年的事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