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尘之外_第12章 征地谜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 征地谜团 (第2/2页)

,你说咋整就咋整!”

    “对,听叔的!”

    “这人是骆景晨?”罗方伊低声道。

    “骆景晨,骆河村副主任。他怎么会出现在这种场。那个许昌林呢?”向北以为要找到这个人会很费劲,没想到这么巧就碰上了,可同时疑问也产生了。

    忽然,现场静了下来。

    两人仰头一看,骆景晨正在盯着他们,三人目光交汇,围观的村民也顺着目光转向向北罗方伊。一时间,两人成了焦点。

    骆景晨走到他们面前,“你们是什么人?”

    “报社记者。”向北简单数字。

    “大家先散了吧。”骆景晨冲着人群喊道。

    人群慢慢散去

    骆景晨走到他们面前:“你们是来调查这个案子的吧,咱们找个地方说话。”

    三人来到村办小学旁的小屋里,这是骆景晨的其中一个办公地点:骆河村小学传达室。

    三人坐定,三五个村民迅速围了上来,有人倚靠门边,有人蹲坐煤炉旁。

    骆景晨招呼向北和罗方伊坐下,烧水备茶。

    “骆主任,刚才听到您在说征地补偿的事,您能不能给我们详细说说?”向北仔细观察了一下骆景晨:眼睛虽小但炯炯有神,消瘦的脸庞和凸起的颧骨映衬得面部轮廓分明;梳着长长的背头,发型像是打了发蜡一般整齐,虽然头发已经半白,但丝毫不显邋遢;身材微微佝偻,身上穿着藏青色竖条衬衣,外面套着一件啫喱色针织毛衣。

    在众人当中,骆景晨确实有一种独特的气场。如果放在以前,他应该属于威望颇高的乡老吧。

    “你们来了两天了吧。”

    “纵火案一发生,我们就赶来了。”向北语气淡定,但内心有些意外,这人对自己的行踪如此熟悉?

    “去了案发现场,来了村里,医院也去了,你们还真是用心。”骆景晨说。

    “这都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我们的职责。”

    “你们应该也打听到了一些情况吧。”骆景晨不紧不慢地说道。

    “都是些零碎的信息。”向北说。

    “村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许昌林不知去向,村子里的事我必须要担起来。大伙不能没了主心骨。”

    骆景晨放下杯子,将骆河村征地的原委道出。向北结合其他村民提供的信息,逐渐还原了骆河村征地矛盾的脉络:

    骆河村有约200亩地被征用,其中有130多亩是村民的口粮田,涉及村民80多户三四百口子人。对于年初开始的征地一事,很多村民表示并不知情——既没有下发通知,也没有召开大会。

    大概半年前,村里来了一伙陌生人,将被征收农田里的农作物推倒,并围上围挡,甚至与村民产生推搡。此时大家才明白,骆河村的项目已经在推进当中。

    对于征地补偿的意见不一,让村民之间产生分歧。按照骆景晨的说法。河东市拨付的土地安置补偿费是700万元。这笔钱的其中一个用处,是80多户被征地农民的口粮补助,每亩每年一千多元。

    此外,还有一笔1700多万元的土地出让收益。关于这笔钱如何分配,村民之间村民与村集体之间分歧严重,按照村里的意见,这笔钱应该集体保管,通过理财投资,每年可以产生几十万元收益,定期给村民分红。虽然很多村民并不信任这一方案,最终还是实施了。而这也成为了此次纵火案的导火索。

    “既然大家不同意,那么这个分配方案怎么通过的?又为何实施了呢?”向北觉得有些环节似乎对不上。按照他所掌握到的资料,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需要举行村民听证,如果不同意,可以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异议。

    “他们说村民放弃听证了。”这时,蹲在门口的一个村民插话。

    “那你们有没有放弃听证呢?”罗方伊忍不住问了一句。

    村民们摇头。

    “放弃了还是不知道这事儿”罗方伊追问。

    “不知道有这回事。”围观的村民语气确凿。

    “其实村民们提的条件并不高,只要材料齐全,让大家明白。另外,只要你把土地出让收益返还给村民,大家就满足了。”骆景晨补充道。

    一天的采访下来,向北脑子里充满了疑问:项目启动时村民是否知情?1700万元现在在哪里?分配方案是怎么通过的?是项目真的有问题,还是村民们刻意隐瞒什么?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