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679章 封王? (第1/1页)
一步登天的事情,在西北四府很难发生。 若不是新建的官制实在缺人,杨七很有可能让这一批人从小吏起步。 贪官是很难避免的,历朝历代的不缺乏贪官。 即便是科技发达的后世,依然是贪官林立。 但是让这些官员们从小吏做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些人不知道民间疾苦,凭借着自己的脑洞和圣人文章治世。 大宋的官员就是这么干的。 许多官员治理地方,凭借都是圣人文章和想当然的想法。 这种治理地方的方式很可怕。 九成九的百姓一直处在被压榨的状态。 还有些官员,连政事都不懂。 整日里风花雪月捞银子,偏偏人家的官升的溜的飞起。 杨七是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在西北四府发生的。 由彭湃宣布了任命,由杨七亲自出具了任职文书。 大同书院第一届毕业的学子,算是彻底了脱离的平民阶级,正式的买进了士的行列。 除了极个别的学子外,第一批进入到大同书院的学子,基本上都完成了这个蜕变。 一下子,大同书院变的炙手可热,许多人都把大同书院当成了晋身的阶梯。 短短半个月,西北四府境内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 头悬梁锥刺股屡见不鲜。 百姓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讨论教育家中子嗣的心得。 彭湃在把他打听到的这些东西告诉杨七的时候,杨七明显都有点懵。 看来望子成龙还真是个传统。 不过这对西北四府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杨七只是派彭湃去给吕端和寇准传了口信,让他们好好引导此事。 好的东西需要引导,不然很容易发展成畸形。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多月,另一件大事的发生,彻底了盖过了这一阵风潮。 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一则流言在西北四府掀起了一阵更高的浪潮。 朝廷要给虎侯杨延嗣封王,还准备准许虎侯杨延嗣开府建衙。 这一则流言一出,西北四府的百姓们彻底沸腾了。 封王、开府建衙。 一旦这两件事落实,就标志着朝廷真正认可了杨七坐拥西北,裂土封王的事实。 也标志着西北四府的政权,在名义上真的落到了杨七之手。 西北四府的百姓们也不傻,大宋百姓过着什么日子,他们过着什么日子,他们能够清晰的感觉到。 不说别的,光是那些商人一个劲的往西北四府搬家,就足以证明西北四府的日子远比大宋的日子要好过。 跟着杨七有rou吃,这句话很粗俗。 但是百姓们很认可这句话。 现在的西北四府,在杨七的治理下,基本上很难有饿肚子的人。 在全民服兵役制度下,家中很难出现懒汉和败家子。 再懒的人,扔到军中磨练一段时间,都会变的勤快起来。 偶尔有一些冥顽不化的,官府会直接上门带走,送到农垦兵团去搞建设。 如今东晟府、西夏府,两府之地,开垦了上百万亩良田。 需要的劳力缺口很大。 陈江陵这个家伙,甚至开始暗地里勾结了殇倾子,让殇倾子去西北以外的地方帮他抓山野之人当劳力用了。 总而言之,跟着杨七才有好日子过,这是西北四府百姓们的共识。 所以杨七被封王,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喜讯。 而作为主人翁的杨七本人其实很懵。 杨府后院内。 杨七忙里偷闲,侧躺在软榻上逗弄粉嘟嘟的闺女,小狄青和小宗卫两个小家伙在杨七身上爬上爬下,偶尔抓住杨七的胳膊啃咬,似乎在吃什么好吃的东西。 两个小家伙还没长牙,只能干啃,顺便糊杨七一个胳膊口水。 曹琳侧坐在杨七身边,双手握成拳头,很惊喜的道:“郎君,你听说了吗?” “嗯?!” 杨七随口应了一句,捏着闺女的脸颊,看着她用圆溜溜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的看着自己。 曹琳表现可比杨七激动多了,她兴奋道:“听说你要被封王了?封王!大宋第二个活着就被册封的异姓王。我爹对大宋劳苦功高,都没这个待遇。” 曹琳这话说的没错,大宋开国以来,第一个被封王的是符家最早的老太爷。 那也是一位人物,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成了皇后。 可以说荣极一时。 可惜,现在的符家,已经被从大宋权贵中间除名了。 “嗯!” 杨七依旧随口应答了一句,似乎这件事跟他没有半点关系似的。 曹琳上前拽下了在杨七身上爬的儿子和小狄青,追问道:“你就一点儿也不高兴?” 杨七抱起了闺女,愕然道:“有什么可高兴的?一没有衮服蟒袍,二没有册封的诏书,谈什么封王?彭湃得知了此事以后,已经派人仔细查过了。封王的事情,存粹是子虚乌有。 估计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见不得西北四府繁华,所以放出的谣言,来迷惑百姓。 你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种市井流传的鬼话你也信。” 曹琳神色一黯,不死心的道:“也许是真的呢?” 杨七闻言愣了愣,随后摇头笑道:“赵光义真要是封我这个眼中钉一个王爵,那就说明所图甚大。到时候就要看看,我能不能付得起这个代价。付不起代价,或者代价太大的事情,我可不干。” 曹琳皱着眉头,没好气道:“那就是说,封王之说,存粹是骗人的?” 杨七点点头。 至少潜伏在汴京城里的稻草人,没有传回来一句有关于封王的消息。 有名有实的坐拥西北四府,和有实无名的坐拥西北四府,差距还是很大的。 从杨七嘴里得知了杨七封王之事存粹是子虚乌有,曹琳就显得闷闷不乐。 杨七也懒得去安慰她。 望子成龙和望夫成龙是相辅相成的。 曹琳明显对望夫成龙很有兴趣。 杨七显然兴趣不大。 逗弄的半天闺女和儿子,杨七又独自回到书房里去处理公务了。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 彭湃匆匆进入到了书房内,躬身道:“少爷,老爷带着大少爷和五少爷过来了。” 杨七扔下了手里的奏疏,愕然道:“我爹带着我大哥和我五哥来了?这么兴师动众的,可知道所为何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