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804章 再临雁门关 (第1/1页)
雁门关外。 昔日战旗林立、关塞遍布、兵将无数的场景早已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 树木丛中种满了灌木和枣树,枣树一连一片,矮小的枣树在灌木丛中生根发芽,枣刺和灌木刺互相交错,把成片的山林封的严严实实,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雁门关前也是这番布置,仅有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绵延到雁门关深处。 杨七一行到了雁门关前,并没有擅入。 彭湃从腰间摸出了一枚铁哨,嘟嘟吹响。 五声哨音,三长两短。 吹完哨子以后,他们就策马在灌木丛外等候。 没过多久,灌木丛内也响起了五声哨音。 一长四短。 彭湃再次鼓起腮帮子吹哨子。 “嘟~” 一声悠长的哨音过后。 从灌木丛中窜出了两个满身伪装的人。 他们出了灌木丛,急忙赶到杨七马前,单膝跪地,“雁门关暗卫六班班正曹政,参见陛下。” 杨七端坐在马背上,微微扶手,淡然道:“不必多礼,带我们进去。” “诺!” 曹政施礼过后,牵着杨七的马,头前带路。 一行人进了灌木丛以后,并没有沿着小道直入,而是在深入百丈以后,扒开了一个灌木丛,显现出了另一条道。 雁门关外的灌木丛,就像是一个植被迷宫。 若非有人带领,贸然闯入,必然会葬身在其中。 为了布置这一片迷宫,雁门关内的大匠们可是煞费苦心。 不仅仅布置了一片荆棘灌木丛,还在里面栽种了不少的毒花毒草,甚至还布下了一片震天雷区。 有曹政带路,杨七一行轻易的穿过了荆棘灌木丛,到了雁门关前。 雁门关交付给了兵器工坊以后,经过了改造。 此刻的雁门关,看着远没有以前高耸入云的彪悍气息,更像是一个工艺之城。 城头上布满了上下货物的滑轮、齿轮。 一个个的挂钩,挂着货物,在精铁绳索上飞速的穿梭。 杨七亲自到访,雁门关内的一众工匠、官员们,自然早早在城门口等候。 “臣等参见陛下……” “草民参见陛下……” “……” 杨七跳下了马背,亲自上前,扶起了为首的一位年迈的老者。 “不必多礼……” 扶起了老者,杨七拉着老者的手,亲切的道:“尔等都辛苦了,为了燕国的强盛,尔等一众能工巧匠,隐居在这深山里,缺衣少食的,不能享受应有的荣华富贵。” 一句体己话,听的老者老泪纵横。 在老者心里,纵然再辛苦,有杨七这句话也值了。 “陛下千万别这么说,小老儿活了半辈子,虽有手艺,一直饿不着,可也过的是颠沛流离的生活。若非陛下给了一块安稳的地方,让小老儿精心钻研手艺,只怕小老儿这辈子也造不出火炮。” 老者一边流泪,一边说着谦逊的话。 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个皱皱巴巴,老实巴交,脸黑如铁的老头,竟然根据杨七一张简陋的草图,愣是琢磨出了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场上大显神威的火炮。 老者以前没有名字,是个流民。 因为有手艺,被山贼发现,绑到了山寨,为山贼们打造兵甲。 后来,杨延平率军剿匪的时候,俘虏了老者。 老者被一并送到了南国。 杨七在招募工匠的时候,老者毛遂自荐,进入到了杨七麾下,成为了蟒山根据地的第一大匠。 杨七紧握着老者的手,感慨道:“若非你造的火炮,恐怕我们也没有那么轻而易举的拿下燕云十六州,建立燕国。” 老者听到这话,并没有骄傲自满,也没有跋扈的自夸,而是真诚的笑道:“陛下用的顺手就好……小老儿这点手艺,谁都学得会,可是陛下每次送过来的那些巧匠图纸,那可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来的。” 杨七缓缓点头,诚恳道:“今日不谈正事,先去你家里坐坐。我要看看你日子过的好不好,有没有缺衣少食,有没有受委屈。如果谁克扣了你们的粮饷物资,我可不答应。” 老者一乐,满口答应,“好!” 老者领着杨七进了雁门关内。 关城内和关城外,完全是两个样子。 关城外满目树木,像是荒山野地。 关城内却人声鼎沸。 一条大道,贯穿东西。 大道两旁,有一家家的小铺子,卖零嘴、吃食、盐巴、布匹的应有尽有。 小铺子后面紧挨的是一座座的小院落。 那是关城内匠人们居住的地方。 为了确保此处的隐秘性。 杨七当初除了将匠人们全部迁移了进来,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迁移到了关城内。 不仅如此。 在这里的所有人,不论老幼,皆没有户籍。 就像是黑户一样。 他们要想脱离这里的生活,去外面,朝廷会重新给他们安排户籍。 但是他们就再也不能回来。 杨七原以为,这样的生活,很多人都不愿意过。 可是他却忘了这个时代的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凡是住进来的,除了极个别的人外,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出去。 他们更喜欢这里平静的生活,而且看起来日子过的还有声有色的。 男女老少们,得知了杨七到访,都站在门口等候。 一个个隔着老远,就冲着杨七躬身施礼,大声的向杨七打招呼。 杨七也挥手向他们致意。 半大的娃娃们不懂这些。 他们看着一群陌生人出现,一个个就冲过来好奇的伸长了脖子在看。 有胆大的小家伙,还冲到杨七面前,问杨七是谁。 杨七一把抄起小家伙,扛在肩上招摇过市。 凡是看到这一幕的百姓,一下子就对杨七多了几分亲近感。 如此亲民的陛下。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了,还真没见过。 有人激动的吆喝杨七去他的铺子里尝一尝他祖传的手艺。 杨七则笑骂了一句,“你肯定是想借我名声去占便宜,我可不上你的当。” 一句调皮话,引来了匠人们哄堂大笑。 老者带着杨七到了自己的住处。 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 一进的宅子,就住了一家三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