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 大梁砥柱  (第1/1页)
    大梁终于想起了羊侃。    江山社稷之前,太子萧纲不计前嫌,拜请羊侃为上将军,统领禁军,抵挡侯景。    羊侃提出条件,请太子开台城城门,放大梁百姓进台城避难。    台城即为大梁皇城,位于建康城中央,虽不是很大,但城墙高大坚固,可供坚守。    太子不从,羊侃便拒不领兵。    太子终于同意。    台城八门大开,建康城内的宗室和百姓纷纷涌进台城避难。    羊侃接管禁军,与乌鸦军在建康城内血战,尽可能多地保护百姓进入台城。    日暮,羊侃率禁军退守台城,把乌鸦军挡在台城之外。    乌鸦军包围台城。    至此,侯景从突然进兵,到占领建康、围困台城,只用了十天时间。    羊侃清点人数,禁军只剩一万。    约有十万余众进入台城。    建康城内外原有近两百万人口。    没能逃进台城的,尽皆四散奔逃,不能及时逃走的,便落入了人间地狱。    侯景纵容乌鸦军大肆劫掠财物,洗劫宗室,强征壮丁入军,乌鸦军迅速扩展到十万余人。    羊侃站在台城正南门端门的城楼上,看着眼前的人间地狱,不禁心生愤恨。    建康之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过去两个月,羊侃因羊子鹏闯祸,被萧衍禁足在府。    得知侯景叛乱,羊侃深知其中厉害。    羊侃在北魏时便与侯景相识,对侯景的为人和能力非常了解。    更让羊侃深深忧虑的,是侯景帐下的一大批优秀将领和两位奇才谋士。    侯景帐下的将领,常年跟随他出生入死,经历过无数战场的历练和洗礼。这种将领,大梁极少。    两位谋士,一位是来自西魏的王伟,一位是来自东魏的任约。两人均在翠微谋榜天下十大谋士之列,王伟第三,任约第十。这两个人,比侯景部下的将领要可怕百倍。    两个月来,羊侃多次上书,明确指出征讨军不作为,乌鸦军不断壮大,后果不堪设想。    一封封上书奏折,皆石沉大海。    侯景占领谯州,羊侃不顾禁足约束,强闯台城,面见萧衍,请求领兵过江作战。    萧衍拒绝了羊侃。    侯景从谯州南下,占领长江西岸的历阳,羊侃再次硬闯台城,请求驻守长江东岸的采石。    萧衍再次拒绝羊侃。    采石被攻破,侯景过江,羊侃第三次闯宫,请求镇守宣阳门。    萧衍第三次拒绝羊侃。    羊侃万念俱灰。    羊侃不明白,陛下何以对自己猜忌至深。    萧衍的想法,羊侃自然不知。    玄武观炼佛牙之后,萧衍性情大变。    萧衍几乎忘了侯景,却时时回想羊子鹏。    萧衍把和氏璧炼就的玉丸,想像成了大梁将要失去的江山和国运。羊子鹏抢吃了玉丸,玉丸融进了羊子鹏的血脉。羊侃是羊子鹏的父亲,血脉相连。    萧衍把侵占大梁江山,抢夺大梁国运的假想,强行施加在羊侃身上。    萧衍不自觉中,更加忌惮羊侃,甚至是畏惧。    纵使是率领千军万马的侯景,也不如羊侃可怕。    萧衍想过,杀掉羊侃。    但萧衍并没有彻底疯掉,他仅存的一丝理智告诉他,大梁有朝一日会需要羊侃来拯救。    侯景攻进建康后,萧衍终于醒悟。    同时,萧衍也感到了莫大的疲累。    萧衍把一切事务交给太子处理,便深居到太极西堂,不再理会世事。    太子萧纲当机立断,拜请羊侃为将,方才保全了台城。    羊侃远远地看见了建康城内的侯景。    侯景也远远地看见了端门城头的羊侃。    两人就这么看着,直到天黑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