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_第四百四十七章 男子4100米接力大战 (大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七章 男子4100米接力大战 (大章) (第3/3页)

们。

    “嗨,杰森,你不用担心,这一次跑第二棒的人是我!”

    华莱士斯皮尔蒙说着,走到了杰森-盖比身边,轻捶了一下对方的肩膀,示意让他对于接下来的比赛可以完全信赖自己。

    杰森-盖比同样笑了起来,“没错,这一次是你。”

    05年赫尔辛基世锦赛4×100米接力赛,对于杰森-盖比的教训十分的深刻,当时他和现在一样,跑的是第三棒,他步频快,有速度,200米出身弯道技术又好,是第三棒当之无愧的人选。

    当时的第二棒是伦纳德-斯科特,斯科特的技术特点就是后半程的速度能力不够,因为疏于练习的缘故,两人在二三棒交接时,发生了重大的失误,使得美国队在那届世锦赛在预赛之中就掉棒出局,无缘决赛。

    但这一次不一样,他虽然依旧是第三棒,但第二棒的是华莱士-斯皮尔蒙,他曾经的训练搭档和最信赖的伙伴。他相信对方肯定能够完完整整的将接力棒交到自己手上。

    至于说自己和勒罗伊-迪克逊的三四棒交接,他和对方是练得是最多的,他不想自己再重蹈覆辙。

    ……

    “……观众朋友们,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马上开始,八支接力队伍的运动员已经入场,正在做着赛前的最后准备……

    运动员们正在调整助跑器和很量步点,量步点对于接力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算好了上一位运动员的距离,才能够让自己充分的加速起步……”

    当时间到了晚上22点20分,长居体育场内的喧闹声骤然沸腾到了极点,八支接力队浩浩荡荡地出现在了现场的跑道上,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逐一走到了起跑线和接力区的位置,开始了调整起跑器和很量步点。

    电视机前的许多中国观众,通过电视转播信号,伴随着穆江的解说声音,都看到了现场的画面。

    相比起只有八到九名运动员的短跑比赛,接力项目人数达到了三十几名,站在各个接力区,给人的感觉还有几分熙熙攘攘的拥挤。

    苏丙天站在第三道上,感受着全场沸腾的喧嚣声,只觉得一颗心都快要从嗓子眼里跳了出来。

    又不断地深呼吸调整,强自让自己冷静下来,俯身蹲在助跑器前面拿出了一根小皮尺,细细地衡量起起跑线和助跑器之间的距离。

    说实话,在众目睽睽之下,拿一条小皮尺在助跑器和起跑线前量距离,看着是有些傻,甚至苏丙天脸上都感觉到了有几分火热。

    但他依旧还是坚定的去做,细致认真地量好助跑器和起跑线的距离,然后试着跑了跑,又回来用皮尺比划,并没有半点敷衍。

    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一招,因为身高和习惯的缘故,组委会工作人员摆放的助跑器位置基本上都是一个大概,很多时候他用起来都很不习惯。

    他以前也会调整助跑器,但有时候没办法特别精准,还是影响了他的起跑。

    后来想出了一招,每次比赛都带一条小皮尺,能够十分精细地将助跑器调整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样他起跑的时候就能够最完美的充分起步。

    而此时,其他运动员,在各自的接力区域范围内,也都在衡量步点。

    叶钦细致地一步一步在接力区的位置算着步点,他和杨耀之间的配合算得上是非常默契,但越是大赛,越是容不得半点疏忽。

    在算好了步点的位置,叶钦从短跑裤上撕下了一块白色的胶带,粘在了跑道上,然后才重新回到了接力区域。

    接力是一个团体项目,在交接棒的瞬间,任何一丁点的失误,都会导致时间被大大推迟,严重的出现掉棒的情况,那么所有人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叶钦的这个举动让其他各国的运动员都微微有些侧目,尤其是牙买加队第四棒的阿萨法维尔和日本队第四棒的朝原宣治两人。

    阿萨法维尔是没有想到中国接力队会做到这样细致,他们虽然也有量步点,但基本上就是通过自己的双脚丈量,在跑道上确定大概的位置,完全没有这么仔细。

    不过,他也没有特别去在意,大赛在即,他此刻的心情还是有些紧绷着,无暇他顾,只是默默地调整着自己的状态。

    “阿萨法维尔,这一次,这一次你可绝对不能掉链子了!”

    朝原宣治却是看得非常认真,觉得这种方式非常的好,很有必要借鉴一番。

    日本队在去年的亚运会输给中国队之后,一直引以为戒,他们在短跑项目上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冲击感。在亚运会结束后的这大半年时间,他们这支接力队的四名主力选手,冢原直贵、末续慎吾、高平慎士还有他朝原宣治本人,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接力项目的训练。

    为的就是能够在这一届世锦赛里,给日本队赢得一枚奖牌。

    结果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支男子4×100米接力队,可以说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支队伍,在训练之中他们甚至跑出过38秒以内的惊人成绩。

    这也是赛前前日本名将伊东浩司,敢于在电视台放话,让日本民众要终点关注他们的接力队,因为这七个多月的时间,日本队的几名选手在接力上面的训练实在是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几乎吃饭睡觉大家都在培养着默契,每一个接力步骤细节都精心计算过。

    “在个人上,如果我们不能出现天才的短跑运动员,那么就用集体的力量!”

    这是日本接力队主教练在训练他们时候说过的。

    朝原宣治心中很清楚,作为一名1972年出生和伊东浩司同时代的短跑运动员,他现在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将。

    在短跑竞技领域,有时候天赋是让人无法企及和让人绝望的,有些成绩是你不论如何,想尽各种方法都达不到的,那么唯一能够想办法和其他国家竞争的,那就是集合团队的力量。

    他经历过好几届的亚运会,其中泰国队拿到男子4×100米接力冠军的几届里,泰国接力队员个人实力,不论是和中国队比还是和日本对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