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弄巧成拙 (第2/2页)
影响所及早不拘于京都长安城。比如她童年少年长住封邑,在曲逆侯祖宅受的教育,家里的师傅根本就没怎么教绣花。针线上,只要求知晓如何将布匹裁剪缝合成衣裳就成。 京都长大的相继表示赞同。她们各家的情况差不多,对女孩的知识传授都偏重于实用。女红方面,只要能亲手缝制主要款式的衫袍、知道怎样做鞋袜,就算过关。 至于刺绣,能分清针法的难易优劣即可,不要求上手——谁家不养几个绣娘?高高在上的贵女与仆妇下女抢活干,只有被人笑话的份儿;藏着掖着都唯恐来不及,更别提四处张扬散发了。 莺莺燕燕们的哄笑,此起彼伏。 窦茹贵女乐上好一会儿,突然想起一节。 她听母亲魏其侯夫人提到,在帮长公主表姑筹办陈二表兄的婚礼时,俞侯家的婚书后面竟还附带嫁妆的明细单!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嫁妆?” “妆奁之……明细?” “上帝呀!” “噢,神明在上!” …… 听栾夫人制备了嫁妆单,满屋子大家闺秀惊呼连连,竟忘了保持仪态,齐刷刷的目光聚焦到梁国王主刘婉——这事儿,不会是真的吧? 王主婉将膝上的虎皮往上扯扯,包裹起微隆的小腹,嘴角挂上苦笑:“啧!非虚也。” 据当时在场的窦子夫表姐描述,当看到那份长长的单子,馆陶长公主浑身发颤,多亏窦皇太后闻讯赶来百般规劝,才没让长公主拂袖而去,让婚事停摆。 这下,贵女们真的无语了。 过了良久,曲逆侯家的陈棠才悠悠地叙述:“俞侯栾将军,梁人也。穷困,为酒人保。后……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大伙儿不由自主想起俞侯栾布的底细——能指望一个混迹酒色场、既做过仆役又当过奴隶的军汉老油条懂怎么治家? 厅堂内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 广阿侯任家最小的女儿才十岁出头,对关于婚姻的习俗礼制没什么概念,于是就向刘婉大jiejie求教婚书应当是什么样?嫁妆单子为什么不该存在? 王主婉先是笑一阵,好不容易忍住,才与一屋子亲戚友人七嘴八舌给小meimei解惑。 所谓‘嫁妆单子’,就是个笑话。柴门小户、商贾人家才做这类蝇营狗苟的勾当;而于世家贵族,最为不耻。 出于何种动机,要一项项写得清清楚楚? 打算一旦婚姻有变,女儿能全数带回娘家?不看好这桩亲事,结什么婚哪??! 提防嫁妆被丈夫那边侵吞,拿亲家当贼防着?这么不相信对方,还联什么姻啊!?? 评论一番,王主婉直接拿同父异母的jiejie——馆陶长公主家长媳——做例子。刘姱王主嫁来京城时,梁王宫几乎空了一半。可具体有多少财宝,这世上只有她父王和大姐本人才一清二楚。 长公主姑姑肯定不知道——也不会想知道。 若当年梁王刘武也和栾布似的,弄张嫁妆单子,把房舍、田地、首饰、古董、珠宝等等全列上,长公主姑姑准定能带人打去梁都睢阳城,掀翻她家父王的御座。 光是假设一下可能出现的场面,王主婉都感到搞笑啊:“凡王父……咯,哈哈!” 建陵侯家的卫贵女也告诉任家的小meimei,她在长安长大,身边嫁嫁娶娶,从没见贵族的联姻中出现过嫁妆单子这东西。 婚书是最简洁的,只需要写明‘新郎新娘’‘双方父母’‘双方祖父母’三项。 旁听了好一阵子的曲逆侯家贵女此时忍不住插嘴,一点都不忌讳地在儿媳妇面前编排起人家的公公: 即便荒唐无耻如周安世,出妻之时,位居太尉的条侯周亚夫亲自上门坐镇,命令将所有府库大开,刘嬿王主想什么搬什么,田契、房契、珠宝、钱帛随意拿取;根本就没去区分哪些是城阳国陪嫁来的,哪些是原先周氏家族给点或者婚后新添置的——尽显‘世家华族之风范’。 也因此,休妻事件虽然让周安世个人名声变得臭不可闻,但周氏家族的名誉却未受到致命的损害。 众位闺秀纷纷点头。 “如此呀!”任贵女虚心受教。 ★☆★☆★☆★☆★☆★☆★☆★☆★☆★☆★☆★☆★☆★☆★☆★☆ 随着朱楼绣阁, 锦帷珠帘后一声声低语漫谈…… 过不多久,汉帝国的京都上层就传出如许评论:栾布家粗鄙无礼;隆虑侯可怜,娶了个自以为是的土包子。 ★☆★☆★☆★☆★☆★☆★☆★☆★☆★☆★☆★☆★☆★☆★☆★☆ [阿娇的表姐们] 梁王舅舅家: 刘姱,字玉真 刘婉,字清真 城阳王后姑姑家: 刘妜,字道茂 南皮侯表舅家:窦缪,字福音 章武侯表舅家:窦绾,字子夫 魏其侯表舅家:窦茹,字昭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