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现代版_第44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 (第2/2页)

靠舅氏的努力,不料你们丢下我去了,使我失掉了右臂,真令人难过啊!”

    胥臣上前说:“主公怜惜二狐的才干,我推举一人,可以做卿相,全凭主公判断!”

    文公问:“你举荐的是什么人?”

    胥公说:“我先前奉命出使,露宿在冀野,瞧见一人手持耒耜除草,他妻子来送午饭,双手捧着献给他,那人也恭敬地接过来,行完祭礼后再吃饭。他的妻子站在旁边侍候。过了很久,饭吃完了,那人等妻子走了以后,才又除草,始终没有懈怠的表情。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何况对他人呢?我听说‘能够敬重的人必有德行。’便过去问他的姓名,原是郤芮的儿子郤缺。如果晋国任用这个人,不亚于子犯。”

    文公说:“父亲有大罪,怎么能任用他的儿子呢?”

    胥臣说:“像尧、舜这样的父亲,还有丹朱、商均这样不善的孩子,像鲧这样的父亲,却有禹这样的圣贤。贤与不贤之间,父子之间没有关系。主公为什么要因为以前的罪恶,而抛弃有用之才呢?”

    文公说:“好,你替我召他来。”

    胥臣说:“我担心他逃往别国去,为敌所用,已带回我家中了。主公传令使节奉诏前往请他,才是礼贤下士的道理。”

    文公按照胥臣说的,叫内侍拿着簪缨袍服,去召请郤缺。

    郤缺拜了两拜,叩头推辞说:“我是冀野上的农夫,主公不因先父的罪过加以处罚,已够宽大了,怎么敢仰仗宠爱以玷污朝班?”内侍三番五次传达旨意,劝他前往,郤缺才穿戴起来,进入朝堂。郤缺身长九尺,下颊丰润,鼻梁隆起,声如洪钟。文公一见,十分欢喜,便提升胥臣为下军元帅,叫郤缺佐助他。又改二行为二军,称“新上”、“新下”。以赵衰统领“新上军”,箕郑协助他,胥臣的儿子胥婴统领“新下军”,先都协助他。旧有三军,今又添了两军,共是五军,仅次于周天子军队的建制,广用豪杰,军政无缺。楚成王听说后十分惧怕,差遣大夫斗章到晋国请求通好。晋文公念他的旧德,同意和好,派大夫阳处父到楚国问候。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捷去世了。群臣侍奉他弟弟公子兰即位,这就是穆公。果真应验了过去梦见子兰的先兆。这年冬天,晋文公患了病,召赵衰、先轸、狐射姑、阳处父诸臣入朝接受旨意,叫他们辅佐嫡长子驩即晋君位,不要废弃了霸业。又担心另外几个儿子不能使国家安定,于是预先差遣公子雍到秦国供职,公子乐则在陈国做官。雍是杜祁生养的,乐是辰嬴生养的。接着又派幼子黑臀去服侍周襄王,以此亲近王室。不久,文公去逝,在位八年,享年六十八岁。史臣有诗称赞他:道路奔驰十九年,神龙返xue遂乘权。河阳再觐忠心显,城濮三军义问宣。雪耻酬恩中始快,赏功罚罪政无偏。虽然广俭繇天授,左右匡扶赖众贤。

    嫡长子驩发丧即位,这就是晋襄公。襄公奉送文公的灵柩到曲沃殡葬。刚出绛城,灵柩中突然响声大作,像牛叫一样,灵柩一下变得重如泰山,车子被压得走不动。群臣百官没有不惊骇的。太卜郭偃为此占卜,并献上卜辞说:有鼠西来,越我垣墙。我有巨梃,一击三伤。

    郭偃说:“几天内,肯定有战事从西方来。我军迎去,大获全胜。这是先君有灵,告诉我们的。”群臣下拜,柩中声音顿时停止,也不觉得沉重了,便如先前那样行进。先轸说:“西方,指的是秦国。”随即派人到秦国探听消息。

    却说秦将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驻扎在郑国北门戌守。见晋国送公子兰回到郑国,立为嫡子,忿然不平,说:“我等为他戍守,以抗拒晋兵,他又投降晋国,显得我们无功了。”赶忙派人秘密报告秦国。秦穆公心中也很气愤。只是碍着晋侯的面子,敢怒不敢言。到了公子兰即位后,待杞子等一如往常,并没有加礼。于是杞子便同逢孙、杨孙商量说:“我等戍守在国外,没有终了的日子。不如劝我们主公暗地派人马袭击郑国,我等都能满载而归。”

    正在商议间,又听说晋文公也死了,高兴得举手称快,说:“这是老天帮助我们成功呀!”立即派遣心腹返回秦国,对穆公说:“郑国人叫我们掌管北门,如果调集人马来袭击郑国,我们做内应,郑国可以灭亡了。晋国有国丧,必定不能救助郑国。况且郑君刚刚即位,守备不完善,这个机会不能失掉。”

    秦穆公得了密报,便与蹇叔和百里奚商议此事。两人同声谏劝秦公:“秦国距郑国千里之遥,不能夺取它的土地,只能从俘获中得到好处。再者,千里劳顿兵马,跋涉时间很长,怎能掩人耳目?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的计划,有相应的准备,劳而无功,中途必然要有变故。而且,用兵替别国戍守,反过来又图谋夺取它是不守信义;乘人服丧讨伐,是不仁道;成功了利益很小,失败了危害极大,这是不明智之举;失去这三者,我不知这事有什么可行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