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首次参加综艺 (第1/1页)
影视行业一向是制作大于播出! 一部剧,“经过剧本报批备案、拍摄许可、发行许可等多层审核,才能真正进入市场”。而之后面对的是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激烈厮杀,大制作、大IP的双重夹击,真正能够幸存下来的电视剧真的不多。 205年,报批的剧有3万多集,批下来的才万多集。没有发行许可证,那就完全没有播出的可能。 即使有了许可证,拍了出来,没有播放平台,也是白搭! 有人说,一部电视剧,其实也是一种命。电视剧从制作、发行再到播出,往往需要一系列繁杂的报批流程。每一流程的变化,都能决定一部剧的“生死”。 僧多粥少,库存大,供大于求,马太效应… 我国每年电视剧产量超5000集,而仅有9000集有机会播出,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电视剧拍出来后或无法见天日。 业内资深人士介绍,电视台的播出容量有限,央妈主打新闻、体育和专题片,且很少拿高额费用来购买电视剧。 而拥有强大购买能力的省级卫视,则视电视剧为收视率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综艺发力、真人秀节目当道,更是挤压了原有的电视剧播出空间。 以深蓝卫视为例,深蓝卫视单周电视剧播出时长从870分钟缩短至730分钟。 整个20年年荧屏上卫视首播的电视剧数量,比205年至少减少0%以上。 据估计,20年的电视剧积压比例或达到七成以上。 现实就是,电视剧远远供大于求。 即使有了网络播放平台,原本准备上星播出的电视剧很都改成网剧,也没卵用! 真没那么多钱买这么多电视剧… 库存严重,总局从205年起将“一剧四星”改为“一剧两星”,意欲通过限制单部剧集的首播平台而增加总播出量。 想得太多!.. 产能过剩的雪球滚了多年,说去就去谈何容易。 电视台为保险起见,竞逐热剧是首选,而集齐大明星、大导演、大公司等优势资源的精品剧仍是千军万马里的稀缺品。 政策、版权、质量遭退片原因多样,上星许可变数多 即便已被电视台收入囊中,也有可能因质量或其他机动原因惨遭退片,若想要上星黄金档播出,那更是困难重重。 很多原本上星的电视剧之所以临时撤档,大部分与总局审查意见多,电视剧修改赶不上播出档期有关。 就因为“历史观问题”,开播一天后被紧急叫停。 另一部剧,却没那么好命,整整挤压了七年! 谍战剧换了一茬又一茬,才允许播出…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很多片子在创作时期所把握的政策尺度,到了播出时,其尺度已经发生变化。 作为首部国产医疗剧,也算是为国产电视剧类性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 沪上卫视、深蓝卫视,都属于后起之秀。 五年前,国内各大卫视,除了央妈,占据第一梯队的是西虹市电视台、皖省卫视还有京城卫视! 现如今,后面两家明显跟不上节奏掉了队! 如果说经济跟电视台节目的质量挂钩的话,那西虹市电视台依托的湘西,简直可以去shi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