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谭为仁姗姗来迟 酒宴上谢嫂突至 (第2/2页)
味还特别好,每一道菜都是精心烹饪出来的——谭老爷确实把程家班当成了最尊贵的客人。 席间,谭国凯不时为大家夹菜。他还给每个人敬了一杯酒。蒲管家不时提醒谭老爷少喝点,可谭老爷说,今天,他非常高兴,所以,他要陪大家多喝一点酒。 程班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觉得谭老爷非常亲切——程向东也有这种感觉。 酒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匆匆忙忙地走进齐云阁。 蒲管家站起身,迎了上去。 女人她走到蒲管家的跟前,将嘴凑到蒲管家的耳朵跟前嘀咕了几句话之后,便站在门口看着蒲管家朝谭老爷走去——她好像是在等待什么。 蒲管家眉头紧蹙,神情凝重,一脸惊愕。 谭老爷也注意到了走进门的女人。 他一边和程班主说话,一边看着蒲管家和女人耳语。 这个女人是三太太林蕴姗院子里面的贴身女佣谢嫂。谢嫂在这时候到酒宴上来,肯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蒲管家疾步走到谭老爷的跟前,低头弯腰在谭老爷的耳旁低语了几句。 谭老爷脸色突变,他脸色忧郁,额头上的青筋蠕动了几下,但很快恢复常态,他仰脸对着蒲管家的耳朵说了一句话。 蒲管家一边把谢嫂往门外送,一边比划了几下手,他还和谢嫂说了几句话。 蒲管家送走了谢嫂以后,酒宴继续,照旧是敬酒,碰杯,推杯换盏,谭老爷领着儿子谭为给向程家班的人一一敬酒,一个都不落,谭为仁替父亲喝了不少杯酒。 程班主能感觉到,谭家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蒲管家的担心不无道理。 俗话说的好,家丑不外扬,程家班大老远从青州来到歇马镇,家里面的事情肯定不能在这种场合下发作。一切要以大太太的寿诞为主。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能影响太太的寿诞。 今天的事情,至少要等到昌平公主的寿宴结束以后才能去处理。 在酒宴上,谭老爷虽然和程班主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但以程班主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能看出谭老爷眼睛里面的忧郁和焦虑。 酒宴结束以后,谭老爷让大少爷谭为仁和二墩子送程班主和程家班的人回熙园歇息。 谭家大院就像一个机器一样,像往常一样,正常地、有序地运转着。 水下暗流涌动,水面则是风平浪静。 程家班的人离开齐云阁的时候,除了收拾碗筷的佣人之外,齐云阁里面就只剩下谭老爷和蒲管家,他们好像要去做非常重要的事情。 自从谢嫂出现以后,谭老爷在喝酒的时候就有点心不在焉,蒲管家的神情更是凝重。 程班主告别谭老爷以后,一行人跟在谭为仁、二墩子和两个丫鬟的后面去了熙园。 一个丫鬟的手上提留着一个灯笼,二墩子和另一个丫鬟走在程班主的旁边引路,沿着齐云阁前面的长廊,走出东侧圆门,然后沿着一条回形长廊往南走。 院中院的两边各有一个长廊将院中院和家丁、佣人住的小院子隔开,每个院子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圆门。 程班主注意到,第一进、第二进、第三进、第四进——即四个院落是前后贯通的,每一个院子正屋一楼都有一个门厅,连接前后四个院落的是门厅,白天,门厅前后的带窗门是打开的。 天黑以后,门厅的后门就关上了,门厅的后门关上以后,四个院落就成了各自独立、互不相扰的空间,谁也不影响谁,如果有事需要进出的话,就走院子东西两边的圆门进入贯穿南北的回形长廊。 这样,既保证了每个院落的私密性,又不致影响大家进出谭家大院,既显示了大家庭的和谐统一,又保证了每个院落的独立性。 程班主走南闯北多少年,去过很多大户人家,但像谭家大院这样的建筑格局,他还是第一次见识。莫说谭家大院院中有院的建筑格局,单看谭家大院的通道就可知非比寻常。 谭老爷把程家班的人安排在怡园东边的小院子里面,这个院子的名字叫“熙园”,蒲管家把原先住在熙园里面的家丁和佣人挪到其它院子去了。 这里紧靠戏台,出熙园西圆门就是戏台,谭老爷在建造北院的时候,就是这么考虑的。 有戏台,肯定要请人来唱戏,请人来唱戏,肯定要安排住的地方,当然也需要一个练功和练声的地方,把住的地方和戏台放在一起,对戏班子来讲,既方便进出,又方便练功和练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