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鸡鸣寺进香还愿鹰嘴崖东山报信 (第2/2页)
徐徐向西驶去。 欧阳大人、曹锟、赵庭臻坐在第一辆马车上,赶马车的是姬飞。 昌平公主、朱桂、程向东和程班主坐在第二辆马车上,赶马车的人是高鹏。 冉秋云和阿玉和梅子坐在第三辆马车上,赶马车的是南梓翔。 最后一辆马车上坐着朱桂的四个护卫,赶马车的是朱桂带来的车夫。 马车在“鸡鸣寺”停了两柱香的工夫。 这次重回故地,除了以前的老宅,昌平公主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鸡鸣寺”,昌平公主和“鸡鸣寺”有很深的渊源。 过去,她经常到“鸡鸣寺”来进香,因为自己的虔诚,观音菩萨给了她两个孩子,让她圆了做母亲的梦。 两个孩子出事以后,她自觉愧对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垂怜于她,赏赐给她两个孩子,可她没能保护好两个孩子。 现在,琛儿回到了她的身边,她自然要借此机会到“鸡鸣寺”来还愿了。 昌平公主要领着程向东进“鸡鸣寺”去给观音菩萨烧香还愿。 十九年前,昌平公主除了在自家佛堂焚香祷告以外,经常带着琛儿到“鸡鸣寺”来烧香拜佛。 昌平公主下嫁给谭国凯以后,肚子里面一直没有消息,这就是她经常拜观音菩萨的主要原因,“鸡鸣寺”是她经常来的地方。 二十九岁的时候,昌平公主终于怀上了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琛儿,顺利诞下琛儿以后,昌平公主心里面的阴霾一扫而光。 就是因为心情好了了,她才同意办三十岁生日,三十岁生日过完不久,昌平公主又怀孕了,十个月以后,馨儿出生了。 昌平公主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所以,她经常到“鸡鸣寺”来烧香还愿。 走到“鸡鸣寺”山门前的时候,程向东深藏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全部复活了。 在他的记忆中,山门的牌坊上有三个醒目的大字:“鸡鸣寺”,他印象最深的是拾级而上的石阶,母亲经常拉着他的小手,一级一级地往上走,走不了几级石阶,母亲就会把他抱在怀中。 走上一个山坡以后,程向东一抬头便看见了一座高高的宝塔,在他的记忆里面,也有这样一座宝塔。 宝塔的飞檐上挂着很多铜铃,风一吹,铜铃铛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琛儿,你在看什么?” “母亲,我在看那座宝塔,我想起这座塔来了,娘,您听——” 昌平公主也听到了铜铃摇曳时发生的响声。 穿过一个大殿,一行人簇拥着昌平公主和琛儿走进大雄宝殿。 走进殿门,程向东便看见一尊千手观音坐佛。 鸡鸣寺和其它寺院不一样,其它寺院都把释迦牟尼佛放在大殿的主位上。 观音菩萨一般会放在释迦牟尼佛的背面,而鸡鸣寺则把观音菩萨放在主位上。 菩萨安坐在高高的莲花座上,她身披三层金黄色霞帔,后面和两边挂着一层又一层的帐幔。 观音菩萨二目平视前方,表情仁慈安祥。香客们需仰望才能看到她的全貌。 在观音菩萨的前面有一个很高很长的香案,香案上放着数不清的长明灯,灯光摇曳闪烁,更衬托出观音菩萨的威严。 香案中间放着两个铜香炉;香案的右边还放着一个铜罄,铜罄上横着一把铜锤。 香案前摆放着一排蒲垫。 昌平公主一行来的比较早,大殿里除了几个正在往油灯里倒香油和整理法器的尼姑以外,没有一个香客。 梅子和紫兰搀扶着昌平公主走进大殿的时候,一个坐在案子后抄写经文的师太放下笔,站起身,打量了一番昌平公主以后,迎上前来。 她双手合十,给昌平公主施了一个礼之后,将一行人引到观音菩萨跟前,然后朝一个正在整理经书的年轻尼姑招了一下手。 年轻尼姑走到师太的跟前。 师太和年轻尼姑低语几句之后,年轻尼姑走出大殿后门。 “贫尼给公主殿下请安——阿弥陀佛。”师太走到昌平公主的跟前,给昌平公主施了一个礼。 昌平公主感到很诧异:“师太认识民女?” “十九年前,公主殿下时常到敝寺来进香,如何认不得?公主殿下的模样没有多大的改变。” “敢问师太,慈安住持可还健在?” “慈安住持依然康健,贫尼已经派人去请,十九年前,公主殿下突然杳无消息,师傅时常提起公主殿下。不曾想,今日得见公主殿下,慈安住持一定会非常高兴。想当年,公主殿下有恩于鸡鸣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