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霍家人厚道淳朴乡亲们古道热肠 (第1/1页)
昌平公主将小女孩拉到自己跟前,亲自从木箱里面拿出一件棉袄和一条棉裤。并帮小女孩的穿在身上。 “大嫂,你把箱子收到屋子里面去吧!”谭为礼道。 “大兄弟,我能挑几件衣服给他们穿吗?”曹顺兰指着站在院门口的两小男孩和一个女孩。 “这些衣服都是给你们的,您可以随便处置。”昌平公主道。 女人从衣服里面挑了两件小棉袄和一条小棉裤,走到堂屋的门口:“碾子,你们三个快过来。” “婶子,你叫我们做什么呀?”一个小男孩道。 “快过来,婶子帮你们穿上衣服——瞧你们冻的。” 三个孩子走到曹顺兰的跟前,曹顺兰刚将衣服递到他们手上,他们就抱着衣服跑出院门。 不一会,有两个中年妇女走进霍家的院门,她们的手上端着小竹篮和陶盆,竹篮子里面是鸡蛋,陶盆里面是荞麦面粉。 曹顺兰迎到门外:“三嫂,你们这是……” “妹子,家里来亲戚了,总不能空锅冷灶吧,快忙中饭吧!” “这……” “不要这——那的,我们走了,你忙吧!” 两个女人,一个将竹篮子放到曹顺兰的手上,一个将陶盆递到小女孩的手上。 曹顺兰开始擀面条,小女儿在一旁帮忙。 不一会,从院门外跑了来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气喘吁吁道:“婶子,三奶奶和二叔回来了。” 紧接着,院门外突然嘈杂起来。 两个小孩子冲出院门。 不一会,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牵着一头毛驴走了过来,毛驴上坐着一个老奶奶,老奶奶的手上拎着几包药——这位老奶奶就是翠云的母亲。 母子俩的衣服都褪了色,衣服上打着好几块补丁——老奶奶的头上扎着一条打着补丁的蓝布头巾。 程班主、谭为琛和谭为礼冲出堂屋,谭国凯和昌平公主紧随其后。 霍老二和谭为礼将老太太扶下毛驴。 老太太认出了程班主和谭为礼:“快屋里坐,外面太冷。” 曹顺兰走出堂屋:“孩子他爹,毛驴咋又牵回来了,不是说好买掉的吗?” “这事待会儿再说,快把客人领进屋里。”霍老二道。 老太太已经知道谭国凯和昌平公主是谁了,她走到谭国凯和昌平公主的跟前,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手,嘴唇蠕动,想说什么,但什么话没都说不出来。 “老人家,您的身体好些了吗?”昌平公主道,在昌平公主的眼中,翠云的母亲要比她大十几岁。 “就是受了一点风寒,不碍事的。” “老人家,我们对不住您老人家啊!我们早就该来看看你们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翠云只要回来,她就跟我们说老爷太太待她有多好,我的娃,全靠你们照顾,我这个做娘的连一个‘谢’字都说不上。” “琛儿,你快过来,快给老人家磕头。”昌平公主将谭为琛拉到老人的身边。 谭为琛撩起棉皮袍,跪在地上给老人磕了三个头。 “乖孩子,快起来,”老人用双手扶起谭为琛。 “老嫂子,他就是您的闺女翠云抱回来的那个小男孩。”程班主道。 “我看出来了,程班主,您上次来,我就猜出那孩子还在。在就好啊——老天有眼啊!走,快进屋,进屋坐下说话。” 老人一边说,一边挽着昌平公主的胳膊往屋子里面走。 于是,大家围坐在火盆旁说话,曹顺兰则在一旁擀面条。 谭为礼注意到,大桌子上多了一块咸rou,两只刚剥了皮的野兔和一只羽毛尚在的野鸡,这一定是古道热肠的乡亲们送来的。 霍家来了客人,就是乡亲们来了客人。 交谈中,霍家人知道程班主一行是从普觉寺来的,霍家人还知道霍翠云的坟墓在普觉寺附近的山林里。 交谈中,谭国凯和昌平公主知道,因为买毛驴的人给的价格太低,霍老二一咬牙,决定把毛驴牵回来了。 老人说漏了嘴,儿子卖毛驴的主要目的是想买下邻村一家油坊,油坊的主人答应霍老二,可以先付一部分银子,等油坊赚了钱以后,再还清余下的银子。 谭国凯把高鹏叫进屋,高鹏从褡裢里面拿出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打开来放在霍老二的膝盖上,里面有二十锭银子。 霍老二连忙站起身:“这——这银子,我们不能收。” “上次,程班主来的时候已经给过银子——要不是程班主给的银子,我们没法还别人的债,哪能总要你们的银子呢!”老人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