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与便利店有关的故事 (第1/2页)
故事一爱华的故事 爱华是我学法语的同学,学了没多久,就去开便利店了。由于我们对便利店的共同兴趣,她开店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店里发生了什么事,没事时,她会打电话讲给我听。 爱华的店在蒙特利尔岛的东端的一个小镇,风景秀丽,夏天,是个钓鱼的好去处。钓鱼的人来到小镇,愿意在爱华的小店里买鱼饵,再买点饮料、点心带着。夏季,这几个品种对爱华的利润贡献很大。整个夏季爱华都很忙,看着每天都有很多钱装进口袋,爱华很开心,电话里常常传来她开心的笑声。 随着短暂的夏天过去,天气渐渐冷了,来小镇旅游,钓鱼的人也越来越少。爱华开始担心,一年如果就靠夏天这点儿营业额,离她的期望值相差太远。我能明显感觉到她越来越愁。随着生意变淡,她的电话也越来越少,好像没什么可说的了。 出于关心,我主动给她打电话,本想安慰安慰她,提醒她严冬就快过去,美好的春天就要到来。出乎我的想象,爱华告诉我,最近她的生意越来越好。我觉得很奇怪,连忙问她为什么。爱华欲言又止,支支吾吾半天说:“你别问,说了不好。”我也不好再问,闲聊了几句就挂上了,总之,她过得好就好。 过了几个月,又接到爱华电话。这次她主动告诉我她生意兴旺的秘密:她开始卖私烟。所谓卖私烟,就是经营从非法渠道进来的烟。这些烟的主要来源是印第安保护区。 在欧洲白人侵占美洲之前,美洲大地是印第安人的家园。我在参观蒙特利尔博物馆时,讲解员还说古中国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很久很久以前,古中国人越过阿拉斯加进入了美洲,成为后来的印第安人。不过最后是欧洲白人成了美洲的主人,原来的主人成了野蛮人,被疯狂的白人屠杀驱赶。 今天的法裔政府,以自己四百年前最早登陆这块土地为理由,宣示自己对魁北克大地的主权时,仿佛遇到了逻辑和良心的障碍,为了铺平这块逻辑和良心的障碍,政府在蒙特利尔,劳伦斯河边,划出一片印第安人保护区,并给予在保护区居住的印第安居民很多优惠政策,其中一个政策就是印第安人在保护区生产的产品不予征税,这包括香烟。但是,在保护区内生产的香烟,只允许在保护区内销售,严禁在保护区外销售经营。 由于便利店生意日渐艰难,很多中国店主打起了私烟的主意。私烟的利润很大,在蒙特利尔,如果走正规渠道,香烟的平均进价为七块加币,卖价平均在八块左右。而这些私烟的进货价在四块钱,中国店主们的卖价在六块左右。私烟的利润率比正规烟高了一倍。不仅利润高,由于烟民对于价格异常敏感,私烟还带来了很多客人,提高了便利店的整体营业额。 听到爱华卖私烟,我不由得替她担心,我以前从表哥哪儿听到不少卖私烟被查的故事,我劝爱华:“还是小心点,听说警察对这事儿查的很紧,弄不好要罚款封门的。”爱华叹了口气说:“唉,我也知道,可不冒险,咋赚钱呀?” 又过了好多日子,我想知道一下爱华的生意进展,打了个电话过去。爱华一听是我,张口便说:“晓舟大哥,可叫你说中了,我差点被警察抓着!” 我赶紧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别提了,我让警察盯上了。” “怎么,警察知道你卖私烟?” “那倒不是,他们说我把烟卖给没满十八岁的年轻人。” 蒙特利尔政府严禁商家把香烟卖给未满十八岁的年轻人,每个经营者如果感觉买烟的人的年龄可能不够十八岁,应该让该顾客出示身份证明,证明其已经年满十八岁,如果该顾客不能证明自己的年龄,商家应拒绝出售香烟。 爱华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前些天,店里进来了一个小伙子,说是要买烟。爱华觉得他肯定在二十岁以上,想都没想,就把香烟卖给了他。小伙子出门后,爱华从窗户望出去,看见有两个中年人走近小伙子,小伙子跟那两个人嘀咕了一会儿,同他们俩一起反身走了进来。走到柜台前,那两个人向爱华出示了证件,他们是警察。警察指着小伙手里的烟问爱华:“他手里的烟是你卖的么?” 爱华说:“是。” 警察让小伙把他的身份证递给爱华看,爱华一看,傻了,这家伙看起来挺大,竟还没满十八岁。 警察厉声质问爱华:“他还没满十八岁,你为什么卖给他烟?” 爱华吓坏了,她脸色顿时煞白,哆哆嗦嗦地回答:“我不知道。” “不知道”是爱华所知不多的英法语中唯一能熟练说出的话。接下来警察问她什么她都回答:“我不知道。” 警察对爱华穷追不舍,不断地逼问着,问着问着,他们发现爱华脸色越来越白,浑身颤抖,慢慢地瘫倒在柜台后面,爱华昏过去了。见爱华真的昏倒了,警察慌忙叫救护车,几分钟后救护车到了,警察帮着把爱华抬进救护车,然后跳上警车,打开警笛,在救护车前开道,一路把爱华送到医院。 我问爱华:“你怎么吓成这样?” 爱华说:“晓舟大哥,你可不知道,我身后的柜子里装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