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天宗 (第1/1页)
“道”,独属于华夏的词。其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自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创立出道家。自此,道,源远流长,深植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中,对华夏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影响深远。 有人说:华夏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华夏若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也有人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而林夕则认为:道乃华夏之师,其意博其理奥,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在这方世界,同样道家为百家之师,除儒家孔圣曾问道于老子,阴阳家邹衍曾出身道家,其余诸家皆或源起于道,或曾借鉴于道。诸子百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丝道家的痕迹在。 “道可道,非常道。”林夕望着眼前刻在山头的道,喃喃道。他从眼前这个“道”字看到了很多,虽说其今生重修,但曾经准帝的境界依旧在,若是他想,可以再很短的时间重新修回曾经的修为。即使如此,林夕依旧能在这个“道”字学到很多。一个“道”字包涵了很多,似乎其中蕴涵了宇宙至理,不同的人看到的不同,同一个人看同样能看到不同。 “道友所言正是,道,可道,非常道。”一白须白发,身穿道袍的老者手持浮尘,来到林夕背后。老道仙风道骨,与这崇山峻岭间,如同仙人一般。“这个字是祖师亲手书就。” 祖师自然就是老子,只是这个时候老子已经不在了,不能见到这万圣之师,华夏之师的道家创始人林夕心中遗憾。观字而知其人,能写出这个“道”字的老子,其修为或许不如自己,但其境界绝对达到了“帝境”。老子不亏是华夏千古之师,若非天地大环境限制,其名必将镇压诸天万界,为天地众生所膜拜。 林夕不由感叹道:“其为天理,教化众生。” 老道再次说道:“道友所言不虚,庄祖曾言:此天言,非人力乎!” 林夕收回目光,转身朝着老道竖掌在上,抱拳在下,行了一个武者礼说道:“林夕见过道长。” 虽没有见过林夕手上的礼仪,但同样打了个道揖道:“原来是诛瘟神,灭的林道友,道家天宗北冥子有礼了。” 林夕眼光一闪,没想到自己所做的事情,道家竟然知道,看来这道家的本事不少。随后暗笑,道家本就是老子集先贤神圣思想之大成所创,伏羲八卦,文王周易本就在道家中占了很大比例,这易算之术比之神族预言术想来也不遑多让。既然月神都能掌握到自己的行踪安排五大大神围杀自己,这道家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也就释然了。 只是却是林夕想得差了,无论是神族预言术还是道家易算之法,也只能测算到旁人,对于林夕却不起什么作用。当年要不是知道嬴政同林夕的关系,月神预言嬴政继而推测出林夕会出现在函谷关外,想要围杀林夕神族也只能有心无力。而北冥子同样如此,瘟神陨落,杀魔覆灭,星峰蹦碎自有天象,只是无论北冥子如何推算也无法推算出是何人出手,即使请出道家至宝洛书河图也无用,测算的结果依旧一片迷雾,看之不清。至于北冥子如何猜到这是林夕所为,所用同月神的方法一般无二。大秦更替,林夕强势镇压文武百官如此大事,与秦国一相教好的道家天宗如何会不知道,对于这个开千古之先河的国师之位,北冥子自然好奇林夕是何人,千百年的习惯下来,北冥子自然要掐指推算一番,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在他的推算中一片迷雾,只能看到迷雾中那入神入魔的身影,其身前不可知,身后不可测。这种情况让北冥子想起了三年前练练天象异变时,他推算的结果。 没想到今日林夕来到道家天宗。同样被易算出的结果困扰的北冥子心思忧虑,今日到山门前想看看祖师留字,平复心境,自然遇到了林夕。在听到林夕自报姓名,虽不知其人,但是大秦国师之名他还是知道的,正是林夕。不知道林夕是来做什么的,但是看林夕观“道”而悟的模样,想来也是同道中人,故出言一试。 林夕没有纠结被人知道的,虽然他不会刻意去宣传,但是被人发现了就发现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看着北冥子笑道:“道长却是错了,道家就是道家,何来天宗、人宗?” 林夕话中的天宗、人宗是此方世界道家两大分支,两宗皆传自老子所创道家,只是后来道家弟子意见分歧。道家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只是渐渐的一部分弟子侧重顺天而行;另一部分弟子主张执天之行,渐渐的双方分成了天宗、人宗,而北冥子所在天宗就是侧重顺天而行。要说天宗、人宗哪方发展的更好却是人宗,即使天宗出了一位庄子也改变不了天宗无为而治,顺天而行的放养弊端。高手自然是天宗的多,但是势力范围却是人宗更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