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道德经 (第1/1页)
“道可道,非常道······”山巅之上,初阳朝升,朗朗之音响起。万籁俱静,鸟兽无声,皆虔诚的注视着山巅声音传来的方向。其间虎兔共处,鱼鹳相合。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五千息过,音落,森林之再次恢复喧嚣。鼠兔奔逃四散,鱼潜水底。虎狼之类看了看四处奔逃的猎物也没有第一时间扑上去,而是看一眼默默退到林中。有颇通人性的动物,如狐、鼬等还以后肢撑地,前身站起,抱着两只前肢如同人类抱拳一般对着山巅拱了拱,才慢慢散去。 坐在山巅的林夕没有注意山下的一切,在读完手中的《道德经》后慢慢将刻满经文龟甲收了起来。来到道家天宗已经三十日了,林夕在第二日就问北冥子要来了北斗七宿的钥匙。原本林夕还以为需要破费一番口舌,谁知林夕刚刚提出,北冥子便将怀中的一片龟甲取出递给林夕,言明这就是北斗七宿的钥匙之一,为道家祖师庄子于北海游历时所拾,后将道德五千言铭刻于上。 林夕曾问:“此物事关人族,道兄竟然如此轻易交予林某,不怕所托非人?” 北冥子毫不在乎道:“道友天赋震古烁今,实力更是冠绝天下,道友难道不想得到此物?” 林夕回道:“势在必得,此物事关吾之道途。” 北冥子语气理所当然,“那不就成了,事关道友道途,以道友的实力天下何人可阻?既然如此老道何必做那个坏人,做后还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林夕大笑,随后说道:“道兄看得开。”林夕自然知道北冥子不是贪生怕死之徒,若是神族来此,即使其实力不足,不过抛却性命,此物万万不会交出,因为是自己,所以他才能如此信任的拿出来。 林夕郑重道:“道兄放心。” 北冥子同样郑重的点了点头,他听出林夕话中的意思。说道:“若是道友有用得到老道的地方请说,即使相隔万里老道也会赶去。” 随后林夕便住了下来,因为北冥子告诉林夕人宗手中还有一把钥匙,是当祖师老子所留,而再过不久便是天人两宗五年一次的大比。留了下来林夕便整日同北冥子坐而论道,各抒己见,同北冥子轮道给林夕的感觉与元宗又有不同。天宗讲究顺天而行,道法自然;而林夕不问前尘,不求来生,只愿当世无敌的思想处处以人为本,以己心出发,可以说与天宗处处违背。只是北冥子从来凯凯而谈,既不争论,亦不强求,只是笑笑的说出自家理解,而且他只说自己的理解,至于道家先辈的见解他从不说。林夕见此颇为叹服,世人皆以古人所思为尊,却很少有像北冥子一般古人所思为其所思,吾之所想为吾所想,甚合林夕胃口。若是事事以古人先贤为准,其一生成就有限,最高不过古人先贤罢了,为有推陈出新方能言超过千人。而大帝之道更是如此,从没有人能学一部帝经成为大帝的,每一位大帝皆会著一部自己的帝经,那是其一生所学、所思、所想。 同样正因如此,天宗之中除了老子、庄子所留著说,没有一个天宗先辈的著说留下,用北冥子的话来说,除非达到祖师包容万物的境界,留下任何注释、见解不过是误导后辈,误人子弟罢了,让林夕听得一阵无语。难怪天宗人才辈出,代代不绝,还出了一个庄子般的人物,这天宗的影响还远远比不上人宗。 只是林夕对此也不多加评价,这天宗、人宗就如同出世、入世一般,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何须旁人多言。对于他所说有老子、庄子的著作就够了,花了三天时间,通读天宗先人著写的老子、庄子言,林夕便捧着龟甲看起了《道德经》,这篇道德经不仅是老子所传,更是庄子亲手铭刻,其中韵味让人不由沉醉其中。每天早晨,林夕都会到山巅之上,捧着龟甲通读一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