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杞人忧天 (第1/1页)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汝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汝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这便是杞人忧天的由来,后来人常用于比喻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林夕看着眼前矮小的城池,看着城门上的“杞邑”两个大字。“这便是杞国了。” 杞国是大禹直系后裔建立的小国,自夏起,传至战国初,国祚延绵1500多年。初立于HN境内,其中几经变迁,外敌攻灭,最后迁于SD。直到公元前445年,亡于楚国,其地尽归楚国。 杞国历史悠久,但是林夕看着眼前的小城思考的却是史书记载。如今嬴政登基第一年,对应的应该是公元前246年,而历史上的杞国在公元前445年便被楚国吞并。而且这里也不是SD境内,而是杞国最初所在的HN杞邑。 思量许久,林夕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便抛之脑后,他也不是历史学家,再说即使历史学家又如何?史书记载又如何?不过是后人书写,非是当事人总有错漏的地方。林夕踏步朝城门走去。 天人论道,天宗胜出,按照赌约人宗所藏二十八宿钥匙——金铃归于林夕。却不想第二日人宗长老木虚子背叛人族,盗窃金铃外逃,并引来神族火部神将炎。林夕镇杀炎后,诛毙木虚子夺得金铃。虽说木虚子背叛人族,但终究其终究是人宗弟子,却被林夕斩杀。此事虽然怪不到林夕头上,但人宗终究难以给予林夕好脸色,排斥之意甚重。林夕总不能因为人家不喜欢自己便斩尽诛绝吧,他虽手段爆裂,杀伐果断,但也仅仅是针对敌人。拿到金铃后林夕便告辞下山了。却因为天人论道后还有些事情,天宗的人无法一起下山,北冥子与林夕告辞并告诉林夕,玄龟七宿的钥匙为道家天人二宗、阴阳家和医家所得,余下三把钥匙却是不知下落。但是他告诉杞国之中存在一把钥匙,遂指引林夕前来。 这便是林夕出现在杞国城下的原因。 来到城门下,林夕心中的疑惑感更甚。即使杞国是个小国,但是他终究是一国,怎么城门前连值守护卫的人都没有?城门无人,城头也无人,似乎这个国家从不担心有人攻打一般。最最古怪的便是这座城,不是说着座城有多大,以林夕的眼光看来这只是一座小城,不说七国国都,便是一些稍有战略意义的城都比杞邑大。说他古怪是这座城连个城门都没有,而且整座城宛如一个整体。无论是那座城,都是有一块块巨石打磨后,砌建而成。无论巨石打磨的多光滑整洁,两块巨石之间总有缝隙看出砌建的痕迹。而眼前的杞邑别说缝隙了,就连一丝裂缝都看不到,整个墙面光滑如镜,既没有战火的疤痕,也没有岁月的留迹,更别说修补留下的补丁了,似乎整个城从地上长出来的一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