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清溪浦上闻故人 (第1/1页)
,唐侠 李秉和日麦出城时,已至晚膳时分。非派着人送来东海舆图,李秉也收拾齐备,跟一家人告别。 他倒没有跟彩姨明说要去东海,只是说要出趟远门,有些事情解决,大概要一两月就回来。 彩姨娘还想留李秉,毕竟现在李僙走了,自己得照顾一家老小,她再三劝阻李秉,不如到次日再出发,毕竟已经是日暮时分。 李秉只道:“时间紧迫,容不得耽搁。” 彩姨娘一听,又觉得路上怕是有危险,非得让李秉带几个武功高强的侍卫——王府自然是有些高手护着的。 李秉只说不用:“一路上有日麦,足矣。” 彩姨拗不过他,还能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带上王府的印信,再多带些钱银。 “这个两样东西,走到哪里都好使!” 临出门时,蓷之逐匆匆忙忙也来送行。 清秀的身段配一袭白衣,羸弱的步伐,倒是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思。 “世子出行,我原想自己是能帮上忙的,准备随殿下一起去,报答王府对我的救命之恩。只不过身子实在不好,世子又走的急,怕会拖累的行程。” 李秉原本以为这是些场面话,刚要致谢,又听他说:“我这里有一物,或者可以帮上殿下。” 蓷之逐从袖口里拿出一个樟木盒子,巴掌大小,朴实无华。 他朝李秉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大一小两颗石头: 大石形状并不规整,整体晶莹,不如水晶剔透,更像明矾一些。 小石被打磨过,光滑圆润,只是石头里有不少蓝色瑕疵。 这两块石头,都不怎么像珍贵的宝石。 蓷之逐说道:“此物名叫‘皓月蓝星石’,大石为月,小石为星。” 说话间,他将星石拿出,交在李秉手上,自己拿着盒子,后退一步。 只见那些蓝色碎纹,居然在星头内部向着月石的方向缓缓移动。不一会,已经全部聚集在了朝着月石的一侧。 “这个皓月蓝星石,是爷爷的师傅传下来的,是我们这一脉的至宝。” 蓷之逐将盒子连同月石交给李秉,又压低声音:“世子既然要出海,这个东西可能用的上。” 李秉心道:这真是神了!自己什么也没说,发生的事情,蓷之逐知道的一清二楚。难道司天台的人真的这么厉害? “如此我就不推辞了,这个的确很有用,我收下了。等我回来必当奉还。”原本有很多想问的事情,不过眼下时间仓促,自己也和蓷之逐不算熟识,李秉只能先收下东西,等回来再详谈。 蓷之逐笑笑——自己还有三年光景可活,世上又没有别的亲人,这东西还不还,他也并不关心。 李秉和家人一一辞别,选了府上最快的两匹千里良驹,带了“韬剑”“倦尘”,一长一短两把配剑,一人一个小包袱,轻装简行,离开了王府。 彩姨娘遥遥目送,直到已经看不到人了,才带着一大家子人回府门。 刚落了座,还没端上茶盏,管事就凑了上来:“夫人,刚才有人送来一封信。是给世子的。” 他双手递上信封——信封极为普通,正面写着“李秉亲启”,字迹歪歪扭扭,很是稚嫩,只不过这信用火漆封了口,里面的内容难以窥见。 管事又道:“我已经派人出去追了,可世子骑的是府里最好的两匹马,前前后后又耽搁了一些,怕是追不上了。” 彩姨又问:“送信的人呢?” “事关世子,我不敢马虎,已经请那人进院子里喝茶了,有人看着。我大概问了他两句,他只是个小厮,有人给了他钱和信,让他送信。旁的什么也不知道。夫人可要见一见?” “罢了,既然小厮,想必也问不出什么。你去忙吧。” 彩姨手里攥着信封,一时间也不知道要如何处理。李秉怕是等不回来了;可这信封里万一是重要的事情,别又给耽搁了。 她拿过信封,出了院子,在日头下面照了照。 这简单一照,这倒是把里面的字给瞧完了。彩姨瞬间松了一口气。 且说前几日安庆方和卞长生月下交谈,卞长生答应帮安子带信给李秉。 安子当夜洋洋洒洒写了二十多页,字迹歪歪扭扭,还有不少错字,每每遇到不会的字,只能找同音字代替。 偶尔想到旧事,不禁潸然泪下,连信纸也打湿了。 熬了一个通宵,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一一写尽,最后问了李秉近况,满是想念之情。 看着潦草的字迹和皱皱巴巴的信纸,安子又用自己最公正的字迹,将整封信誊抄了一遍。 第二天一早,就在他将信密封好,交给卞长生时,又犹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