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田园:捡个太子好种田_第三百四十七章 朝堂之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七章 朝堂之上 (第1/1页)

    早朝之上,皇帝最关心的就是真定保定两府的灾情。

    今天的早朝,清涵破例也被宣召上殿,她是钦差呢,真定灾民安置都是她的主意,也是她一手监督。

    这份功劳是属于清涵的,旁人夺不去,理所当然要让清涵上殿。

    清涵将真定一行的经过说完,皇帝对清涵赞赏有加,很是满意。

    文武百官这下也看明白了,人家柔嘉郡主还真是才貌双全。

    安顿灾民这么棘手的事情人家也能信手拈来,办的圆圆满满。

    足以证明,皇帝和太子对她的偏爱绝非无缘由,人家的确值得。

    皇帝本来还要封赏清涵,被清涵拒绝了,她只是不忍心灾民受苦而已,根本没指望着借此升官发财,何必再要什么赏赐?

    清涵这般,皇帝越发高兴,不管清涵要不要赏赐,还是赐下了一座宅子。

    同时,也宣布了钦天监选好的日子,太子和清涵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二月初六。

    太子大婚,非同小可,那可是最重要的事情,关系国运呢,必须选最好的日子。

    钦天监挑来选去,最后才选定了这个日期,说这是最好的日子,与太子和郡主的生辰八字十分相配,乃是国运昌隆子嗣丰茂之兆。

    皇帝最爱听这种话,只要对大齐国运好,对沈凌烨好,日子往后点儿就往后点儿吧。

    正好清涵过了年十六,正适合女子出嫁。

    当然,唯一对这个日期不满的,大概就是沈凌烨了,一想到还要大半年才能把清涵娶过门,他就觉得日子简直难熬。

    嘉奖了清涵,定下了太子与柔嘉郡主的婚期,接着沈凌烨便提出,保定府一应官职空缺的问题。

    并且建议皇帝,不如直接将袁明泽等人留在保定府,以安稳民心。

    按说官员的任用,需要由吏部提议,皇帝批复了才可以。

    皇帝对袁明泽三人也很是看重,留他们在翰林院,本来是想让他们多磨练磨练,将来好进入六部办差。

    不过太子既然提出了,皇帝一想倒是也挺好,能够外放做官,干点儿对百姓有益的事情,对这几个年轻人来说,益处更大。

    尤其是,真定保定两处今年遭灾,如今又采用的是清涵的办法,接下来清涵肯定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这些都需要当地官员配合。

    若是换了别的官员,对那边不熟悉,估计还会有很多麻烦。

    倒是不如留下袁明泽等人,一则让他们好好历练争取做出点儿成绩来,二则也可以让清涵的想法顺利实施。

    如果成功了,估计可以带动两府的经济,让百姓更多的受益,绝对是个好事情。

    就这样,皇帝当朝宣布,任命袁明泽为保定府同知,暂代知府职权,秦谨知为安肃知县,秦谨言为保定府通判。

    皇帝这样任命官员,其他人自然有意见。

    要知道袁明泽等人今年才高中,在翰林院供职两月不到,结果就越级提拔,这怎么行?

    尤其是袁明泽,从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下子成了正五品的府同知,这官升的也太快了吧?

    秦谨知秦谨言两兄弟还算好些,越级不算多,可是从翰林院编修到府通判,这也是不小的提升。

    一个才在翰林院不足两月的人,要资历没资历,却一下子就成了手握实权的官员,旁人当然看不过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