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 章 风云激荡 (第1/1页)
康熙十三年(1674年)12月冬日。 宁羌县西北,汉中通往四川的一处驿道。一场恶战,经过大半日的喧嚣,终于安静了下来。 旷野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尸体和鲜血,兵器铠甲、辎重衣物、散架的车辆、破败的军旗,无一不显示着,这里刚进行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上千名绿营官兵持刀执枪,虎视眈眈地立于战场周围,注视着“降兵”们把一具具尸体扔进挖好的浅坑中,以免发生了害人的瘟疫。 这也是历来战场的规则。 几个八旗“降兵”把他们的经略大人、满清勋贵莫洛的尸体,扔进一处浅坑,很快用土覆盖住了尸身。 “军门,莫洛已经中箭身亡,他的部下也都整编完毕,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部将白光勇擦干刀上的鲜血,缓缓插回刀鞘中。 就像王斌预判的一样,*终于还是忍受不了莫洛的百般刁难,终于痛下杀手,领兵冲击八旗军营,莫洛身死。 *冷冷一笑,森然道:“莫洛已死,咱们已经和满清彻底撕开了颜面。事已至此,别无他法。我马上修书一封,派使持书去见平西王爷,告诉他,咱们兄弟愿意归顺于他。” 白光勇点点头道:“洞鄂昏庸懦弱,知道莫洛已死,不知其详,必不敢战!等他率部北返西安,咱们可以先进入陇右。秦州知州巴山刚与末将一向交好,末将可以前去招降,应该不成问题。” *喜道:“如此甚好!平凉位处陕甘要冲,可为根本。到时候,咱们北控宁夏,南接巴蜀,东拒清军。就可以控制陕甘了。” 他沉思了一下,继续道:“通告王屏藩、吴之茂、谭宏,就说我军势孤,让他们率部北进,援助我等攻取整个陇右。” 白光勇点点头,迟疑道:“军门,要不要跟王天助打个招呼,也算是你们二人的情分。” *笑道:“你修书一封,告诉王天助,我他娘的和他一样,是反贼了!让他有空,把他的番薯给送过去,我那里缺粮。” 自泸州一路向北,直到大巴山脉,驿道狭窄破旧,坑洼不平。数以万计的民夫们正在挥汗如雨地进行着道路的拓宽、平整等工作。 大大小小的工棚,修的到处都是,里面人来人往,到处都是人的海洋。 一个个用铁模具制成的水泥钢筋长条被几个民夫用绳索绑在长木上,再运到不远处的一条小河上,作为桥面使用。 距离驿道不远处的山脚下,一个规模巨大的土水泥制造厂,正在夜以继日不停地生产着土水泥,以便铺出水泥路来。 从嘉陵江逆流运来的粗细长短不一的钢条,一捆捆地由民夫们运上来,停在路边,用作铺路的钢筋使用。 自从修路的计划实施以来,短短半年的时间,王斌已经投入了几十万两银子,真可以说是卖血卖肾了。 不过,修路的成果也是十分喜人。时至今日,已经修到了巴中,四川境内的这一段,马上就要竣工了。 民夫们把搅拌均匀的“混凝土”一车车的运到狗啃一样的路面上,铁板在两边夹住,“混凝土”被倒进去、碾平、夯实。 “跟你们说过,只修需要修,不能走的部分,其余的驿道不需要修,你们怎么连老百姓的灌溉渠沟也给修上了” 面对张直的追问,刘孝迁尴尬地说道:“老百姓日子也苦,河道修补不了,就没有办法灌溉庄稼,就得饿肚子。老百姓往地上一跪,弟兄们也是没有办法。” 张直摇摇头道:“你们呀!要是耽误了大人出兵西北的大事,我唯你是问!” 刘孝迁马上赔笑道:“大人尽管放心,绝对耽搁不了!现在有老百姓帮着干,不比原来的慢,你就放心吧!” 张直无奈笑道:“你啊你啊,就是个老好人!你说的,绝不能耽搁时间!” 二人正在说话,忽然远处两匹骏马打马由南而来,马上骑士身材矫健,风尘仆仆,显然是有紧急军情。 张直心中一动,大声喊道:“两位兄弟,是不是前方有战事发生” 骑士们见是泸州王斌的旗号,都是勒住马匹,一人对张直道:“麻烦回去告诉你们王军门,陕西*起兵反清,被周王封为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并助饷银二十万两。小人等这就要去汉中,然后去平凉宣读周王的谕书。” 张直心里一惊,这天下,真是大乱了。 室内,王斌刚刚端起茶杯,还没来得及喝,董平和张直就急冲冲推门进来。 董平拿着一份塘报,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大人,*反了,他杀了满清的经略大臣莫洛,往平凉去了!” 王斌“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了下去。 这些天来他也是心神不定,原来担心的就是此事。 历史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发生任何变化,*终于也走向了反清的这条路。 自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年末,吴三桂起兵反清以来,以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所发生的大事最多,对满清的震骇也最明显。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正月,吴三桂陷沅州、长沙;四川巡抚罗森、四川提督郑蛟麟、四川总兵吴之茂,川北总兵官谭宏等降吴三桂。满清滇、黔、川全部失陷,桂、闽、陕危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