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帝国初显 (第1/1页)
很快,第二道旨意也如约而至。 加封蛮族夏国公主耶律静为北静帝。 “夏国公主耶律静审时度势,率国而归晋。其功劳甚大,金御上大喜,特赐恩旨。 耶律静之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特赐恩旨,许国为夏,按律当赏,御上特赐帝号为北静。” 如果文武百官们对第一道旨意是抵触不遵从以外。 那么对第二道圣旨则是疯狂反对,他们甚至愤怒的包围了左右二相。 想让方孝儒和党爱国封回皇帝的旨意。 相府是要一票否决权的。如果对皇帝旨意不满意,那么则可以封回皇帝的旨意。 当然,通常相府为了前程和官运,是不会封回皇帝大人的圣旨。 同时,皇帝也有一票否决权的。如果相府出具的奏章(文书和政治措施)使得皇帝不满意。皇帝大人也可以驳回相府的奏章。 同时,如果皇帝既不满意大臣的奏章,也不想驳回其奏章。那么可以留下来,转给相府。 这个则叫留中。 因此,满朝文武愤怒的源头也在于此。 左右二相可以,能够,也必须封回皇帝大人荒唐的旨意。 如果左右二相,两位大人都不同意封回这两道稀奇古怪的旨意。 位高权重,且执掌兵权的皇帝他们动不了。 但他们可以把两位宰相拉出来群殴。 甚至是打死。 所以,现在的乾坤殿里很是愤怒。 而且愤怒的声浪一道高过一道。 右相方孝儒。 左相党爱国。 一个是民间学术领域的大成者,是当代文坛的领袖。 一个是来自星空彼岸的域外妖人。他不但有自己的团体,还有宛若妖孽般的英勇才智。 这两个人,但凡拉出来一个,都是一代奇杰。 然而这两个人,居然一同都出现在朝堂上。 妖孽对妖孽。 方孝儒身为帝党嫡系,对于黄逸生的决定自然并无不妥之初。但他同样是一个读书人,因此他必须要照顾到读书人的利益。 “皇帝陛下的目光看的太远,眼光太高……老夫方孝儒,唯一介布衣孺子,恐难跟上陛下的脚步……”方孝儒念叨着。 四周皆是闹哄哄的反对者。 他冷冷的扫视一圈,然后正色说道:“尔等十年寒窗辛苦,父母辈省衣缩食供尔等读书学识,乃至考取功名……” “圣贤书,诸位同僚都忘了吗夫天地者,三纲五常,天地君亲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方孝儒掷地有声的说道:“今上有命,下当受之。列为同僚,陛下待尔等何厚也尔等竟敢不尊上命,虚与委蛇。欺君之罪,罪当几何” 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皆面有惭色,不发一言。 不过很快,便有年轻的官员越阶而出。“今上乱民,臣实不敢为。臣双亲已至败残之年,臣欲回家侍奉双亲。望右相大人恩准” 右相方孝儒愤怒的握紧袖套。 左相党爱国面无表情的说道:“准了。你可以辞职回家了。顺便,查吏部员外郎崔浩咆哮公堂,污辱大臣,藐视皇权等罪。崔浩罪大恶极,按律削职为民,三代内不得录用。顺便全家编入北迁之户。” “域外妖人,老子不服!”越阶而出的小官,勇敢的吏部七品员外郎崔浩,就这样被结束了政治生命。 他被大内侍卫面无表情的叉出了乾坤殿。 但毫无疑问,他却是一个最勇敢的人。 …… 新政在南国迅速实施。 迁都的旨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镇国王虞垩,掌天下三成兵马,四成赋税的东南大都督。他居然率先在百官之前,赞同皇帝陛下迁都的旨意。 甚至还为之恭贺。 就这样,原本还在观望的官员们也只好齐刷刷的上表赞同皇帝陛下的迁都命令。 良渚的官员们,一部分选择留在陪都良渚。 一部分则带着家人去了北方。 良渚成为了陪都,实际上是多方暗中的博弈结果。 本来左相党爱国是想把政治班子全部迁出关内。然后让晋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大幅度的北移。 这样的话,在关内地球人文明和科教也才能无阻力的更好传播。 可是方孝儒居然以年老为借口,上奏奏请良渚为陪都。右相方孝儒愿替皇帝陛下镇守一方…… 于是,大量不舍关内繁华的官员便选择留在了陪都良渚。 但那些野心勃勃的,有政治理念的官员们,则是携家带口,带着全家老幼一起毅然北上出关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