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9.温柔敦厚(下) (第1/1页)
见顾一方大致明白了格律诗起承转合是怎么一回儿事,邵青阳便开始给她讲解格律诗的形式,这个倒是简单,也是顾一方自己去看教材,就能看懂的部分。 以形式而言,格律诗,共四联八句,每一联有两句。每一句的字数,或是五个字,或是七个字,即所谓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而这四联八句,每一联都有特定称谓,以人的头项部位来比喻,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就是头部、脸面,颔是下巴,颈就是脖子,那尾联,大约就是传说中的脖子以下部分。 以人身喻诗,于是,这看诗,也就犹如看人,看各种各样的人,看人是什么样的脸面,什么样的气概,什么样气韵,什么样的穿着打扮,继而体会诗作所传之意,诗者性情品貌,甚至更可一窥其人当时的处境际遇。 听着邵青阳娓娓道来,顾一方又是觉得新奇无比,四联八句,一联两句,这些都能从书上看到,但看诗如看人,这些又是书上见所未见的说法,而这个说法生动之极,瞬间就让顾一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邵青阳又给她略略讲解了一下,每一联的修辞要求。 “修辞手法和修辞规则,回头多看一些例子,就能明白了。把律诗的篇幅截掉一半,便是绝句,因此绝句又叫截句,学诗入门,首选七言绝句。”讲完格律诗的形式,邵青阳总结了一下,又开始要引入下一个话题。 顾一方看了一下第二张纸片,除了列有形式之外,邵青阳在“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上分别圈写了“首选”“次选”。 再抬眼瞄了一下对面挂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五分钟,顾一方很是好奇,剩下的十五分钟,邵青阳是要怎么讲完这声与韵。 “声指声调,也就是大家最头痛的平仄,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填字游戏。入门之所以首选七言绝句,是因为七言绝句,篇幅短,修辞要求不高,平仄相对容易,五言虽然比七言每句少两个字,但平仄难度却是提高了一倍。”从这里开始,邵青阳所说的话,开始有点像天书了。 接过邵青阳递过来的第三张纸签,上面分别写了四组平仄格式。 每一句中第二、第四、第六个字都有被圈出来,邵青阳示意她把纸签翻过来,只见后面写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就着这句话,邵青阳开始解释:“这个说的是七言格律诗规则,一三五不论,是说每一句中,第一、三、五字,可以不论平仄;二四六分明,是说每一句中,第二、四、六个字必须符合平仄。” 顾一方略略有些晕了,忍不住问道:“邵老师,我还是不太懂平仄是什么……。” 邵青阳沉吟道:“平仄是一种古声调,我们现在用的是拼音,拼音里的一二三四声是一种现代声调,当然拼音里面还有不标声调的字,不标声调的字,常见于一些拟声词。 在古代,字的声调也是四种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平就是平仄里平声,平声以外的三种声调,就是平仄里的仄声。” 顾一方微微叹口气,这平仄听起来倒是简单,但鬼知道古声调是怎么读的,现在回想起来,每次看那些教写诗词的教程,就是到了这一步,感觉难如登天,她有些沮丧地问道:“我有些想起来了,书上好像有提过什么阴平阳平和现代拼音的对应关系,但是……好像又不是完全对应得起来,我每次都是越看越糊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