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6章:少年心中的诗和远方 (第1/1页)
当年三本还没有后世那么普遍,而且他刚好赶上时候,05年毕业的时候,三本院校跟校本部发一样的毕业证,从07以后,独立院校才单独发证。 所以他读了一个垃圾的大学,却获得一个名校毕业证。 然而,赵川心中始终有一个遗憾,也让他心中多了一个名校情结。 大学毕业,去了不大不小的三方通信企业,然后还在实习期,就公司忽悠到非洲参加海外项目。 当时得知可以出国,虽然是非洲,但是赵川觉得出国体验一下,应该很不错,结果在埃塞俄比亚待了大半年之后,赵川就发誓,这边打死都不干从事这个行业了。 然后回国,一边找一个互联网公司工作一边跟同学跑去考思科IE认证,考了一次没有考过。 觉得自己不是学这玩意的料,最后赵川一咬牙,就继续考研了。 然后跑去学校附近租房子跟当年的学弟混在一起继续考本专业研究生,结果因为数学太垃圾,刚刚过国家线,又不愿意调剂,所以又继续考。折腾下来,从05年毕业,到07年他才考上某211历史学研究生。 至于为什么不继续考本专业,一来非洲的工作经历给他冲击很大,二来嘛,对于数学,他是彻底的绝望了,想考也考不上多好的高校。 然后折腾来折腾去,才考上历史学研究生。 在昆明混了三年之后,放弃可以继续读博的机会,返回宁江一中乖乖当一名历史老师。 兜兜转转,最后成为一名历史老师,确实不是他的追求。 最后在郭伯伯的影响之下,辞职考公务员,因为有研究生学历,最后就混成了党史研究室的一名副主任科员,在党史研究室无所事事一年后,经过郭伯伯运作,才有机会到下面乡镇挂职。 出车祸的时候,他还是副科级副镇长,按照他一辈子发展下去,正处级就仕途巅峰了,如果运气好的话,临退休就去人大或者政协养老,然后混到一个副厅,估计这一辈子就可以烧高香了。 如果运气不好,估计就止步于副镇长也不定。 当年考上大学的时候,赵川打死都想不到,他最后竟然回家乡当一个乡镇干部。 这一辈子,从来一次,他还选择这样一条路吗? 应该是不会了。 兜兜转转,走了无数条弯路错路,最后才成为一个乡镇干部。 如果一开始就要成为技术人员的话,就应该努力去搞研发。 如果一开始就要成为乡镇干部的话,又必要跑去读工科专业呢。 一开始读文史类,然后踏踏实实读研,然后返回考公务员,那么自己的从政之路,估计会拓宽很多。 就算不读文史类读经济读法学读管理学都比读工科专业强。 何必,浪费那么多年,才走这一条路。 所以回顾自己前世的一生,其实很失败。 花费比同龄人更多的精力,获得的结果却差强人意,也就是他返回一中教书,郭伯伯看到他有从政的机会,才把自己毕生未能完成的抱负的寄托在他的身上,可惜,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三十多岁的副镇长,仕途还能够有多么的光明啊? 再说,他之所以能够下放地方担任副镇长,还是郭伯伯当年的贪污案翻案了,老领导心中愧疚,才获得的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