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可笑泸溪斗来大,肯把牛刀试手(十) (第1/1页)
他不敢再看,正要转身出来,却又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那幅大字,脑中却想:“我将爷爷的骨灰运回少林,就只能叫师父,不能叫爷爷了。”又想,“师父纵横江湖,傍身之技便是一柄长剑,他出家为僧,那是封剑归隐了,因此只有将自己昔年手持长剑,英姿飒爽的风姿写在了笔意之上。”想到此,心里忍不住一阵感伤,想:“师父的武功到底有多高,我可没见识过,可是他还是死了,再过上几十年,我还不是一样要死了?有什么不一样呢?人和人,有什么不一样呢?”脑子里虽这样想着,眼睛却不自主地瞧着那字,似乎觉得那持剑者渐渐地动了起来,神思至处,那“持剑者”的步法越来越飘逸,剑势也越来越轻灵,出招也气度恢弘。一代剑之王者跃然于纸上。 可是有些让他不解的是,那持剑者越到后来,剑法招势的变化却越来越少,到得最后,那持剑者却是凝剑不动,无论从哪个角度瞧,他总是将长剑横护胸前。猛然间覃雁飞一惊,脑后直冒凉气,细想那些剑法的走势,竟与《凌虚回锋剑》上所载的图谱毫无二致。只是,只是有什么地方不对……什么地方……对了,剑谱上并未载最后那一个持剑不动的图形。 覃雁飞一时不解,初时以为只是剑法的收势,但微一细想,又觉着不对,于是,他闭了眼睛,潜意识里便拿起了一柄长剑和那想象中的那名持剑者斗了起来。 一样的剑法,一样的思路,漫天的剑气在脑海中激荡开来。但是,让他有些不解的是,几十招下来,自己在剑谱上所学的凌虚回锋剑法却没有一招占了便宜。因为,对手,根本就没有破绽,虽然双方的剑法都是要后发制人。但他自己却总是落后着一丁点儿,就这么一丁点儿,要是真的打起来,他也只有死路一条,到得后来,竟是忍不住腿肚子抽筋,软瘫于地,浑身上下都被冷汗浸透,竟无一处干处。 他想起了《中庸》上的一句话:“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想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又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远人,不可以为道!”他想:“我一直都以为自从学了龙潭拳之后,在武术上,我已经算得上可以的了,可是现在看来,离着爷爷还差着远了。学无止境,这话是说得对了,就是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像师父和萧爷爷他们一样,成为一代大家。” 良久,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中只想:“看来爷爷这几十年在少林寺,自身的武术修为已经突破了他的当年,可是他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就没记载在图娟上。”低了头,头有些疼,这个世界,他突然觉得自己真得太渺小了,直到什么都不是! 他长出了一口气,向着那禅字拜了四拜,转身出屋,悄没声地来到少溪河的南岸。又相机混入了一队游客中,听那导游介绍少林寺的历史风物,那导游曾是一所高中的文科尖子生,后来考上了大学,却因为家庭困难,再加上文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好而被迫放弃了学业,此人所识倒是极为渊博,说话声音也抑扬顿挫,极是动听,就听那导游说道:“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距今约1500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天竺僧人佛跎到中国,颇得北魏孝文帝的礼遇,太和十九年,也是就公元495年,孝文帝敕就少室山为佛跎立寺,供给衣食,因寺处少室山林,故名少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