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天劫_第二百三十七章 逃离中央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七章 逃离中央城 (第1/1页)

    舒云鹏费了好大的劲,才让张静怡安静下来。手机端舒医生给张静怡打了一针镇静剂,让她睡了。

    弗里曼·戴森早在1960年提出一种理论,即所谓戴森球。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的明发展到高级阶段;而一个恒星-行星系统,绝大部分能源--来自恒星的辐射--都被浪费掉了,目前我们太阳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大约1\/10。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您去歇会儿吧,”舒医生劝他:“我在这里看着她。”

    戴森球概念源自于美国物理学家兼数学家弗里曼·戴森的思维试验,他认为:每个人类技术明对能源的需求是恒定地增长着,如果人类明能够延续足够长的时间,那必然有一天他的能源需求会膨胀到要利用太阳的全部能源输出。他认为此时有必要建立环绕太阳的壳状轨道结构以便用来收集由太阳输出的全部能源。戴森没有从细节叙述如何建立这样一个结构,而只是集描述能源收集的问题。戴森据悉是第一个正式从学术提出戴森球概念的学者,他的论见于1959年《科学》杂志的《人工恒星红外辐射源的搜寻》。但是戴森球的概念是由1937年的科幻小说《造星者》所影响,并且有可能受到了曾经研究过相关方面的I.nal和lun著作的影响。

    他点点头,有点跌跌撞撞地走出睡舱。张静怡怀孕了,这本来是件令人惊喜的好事,却不合时宜地在此时此刻出现。那份苦涩,那份无奈,象是命运无情的嘲弄,也难怪张静怡受不了了。

    为了探查导致KIC8462852异常行为的这一可能原因,美国SETI协会已经将他们的艾伦望远镜阵对准了那颗恒星,持续观测了超过2个星期。

    对艾伦望远镜阵的观测数据所作的分析显示,在1GHz到10GHz的频段内,没有明确接收到任何窄带或宽带信号。这意味着,对于全方位向外传送的无线电信号来说,如果KIC8462852周围存在智慧明,它用于发射窄带信号的功率不会超过今天地球明所用能量总功率的100倍,用于发射宽带辐射的功率不超过地球明的1000万倍。艾伦望远镜阵的观测暗示,KIC8462852周围不太可能存在一个有能力建造恒星级别人造物品的高技术明。

    他生平第一次感到无助。这种无助感,是出自骨子里的,无法排解的、无可名状的无助感,让他痛彻骨髓。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声称,在可观测宇宙预计约1000亿个星系当,仅有十分之一能够供养类似地球这样的复杂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称为伽马暴的恒星爆炸会经常性地清除任何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两位科学家说,这些的爆炸还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后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无法演化出任何复杂的生命。

    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伽马暴有没有可能近距离击地球。这种现象是1967年被设计用来监测核武器试验的人造卫星发现的,目前大约每天能够检测到一例。伽马暴可以分为两类。短伽马暴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两秒钟;它们很可能是两颗子星或者黑洞合二为一的时候发生的。长伽马暴可以持续数十秒钟,是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后坍缩爆炸时发生的。长伽马暴短伽马暴更罕见,但释放的能量要高大约100倍。长伽马暴在短时间内发出的伽马射线,可以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续数秒的高能辐射本身,并不会消灭附近一颗行星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马暴距离足够近,它产生的伽马射线有可能触发一连串化学反应,摧毁这颗行星大气的臭氧层。没有了这把保护伞,这颗行星的“太阳”发出的致命紫外线将直射行星地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足以导致一场大灭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