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较量(一) (第1/1页)
赣西铜业。 华国第一大铜业公司。 成立于1979年,是华国有色金属行业集铜的采、选、冶、加于一体的特大型联合企业,是华国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硫化工原料及金银、稀散金属产地。 最大控股股东,赣西铜业集团。 实控人。 赣西国资委。 这个实控人代表的意义非常清晰。 在很多人眼里,财富的符号是钱,是货币。 只要有了足够的金钱,就能够买到任何东西。 但在赵江川这种家伙的眼里,钱早已不是他需要的东西。 他很清楚,真正能衡量财富的东西从来不是明面上的金钱。 就像通用、波音这些高科技公司。 市值只有几千亿,远远不如苹果或者脸书。 但十个苹果加起来也不可能完全买到一个通用。 能源、科技、矿业、农业等不可替代东西,才是‘永远不会贬值’的货币。 老毛子家在经济崩溃后,没有把人全饿死,就是因为有足够的石油拿去换钱。 哪怕卢布近乎跟废纸一样。 但只要有石油的存在,一样可以换到大把大把的美元。 在矿业里。 铁矿石为第一大金属。 凭着铁矿石开采加工和出口,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FMG成为了全球最强的四大矿山。 但如果说铁矿石是第一大基本金属,那铜,就是第一重要的有色金属。 这个重要,某种程度上甚至要超过黄金。 它是能够与石油并驾齐驱的另一种财富符号。 在华国近代历史上,几乎任何矿业都有私人开采加工生产的。 黑金大省山和陕等地,存在着大量的私人煤矿。 哪怕是金矿,在很多地区早期也有着大量的私人金矿。 以全国第二大金矿区为例。 七八十年代。 十万块钱,可以包下一个年产数吨黄金的金矿。 但是铜矿,却从来就没有个人或者私企可以开采的。 不过,矿业资源这东西,都是上天给的。 在华国,铜矿的储量并不算丰富。 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不管再怎么节约,也总会有开采完的那一天。 要想保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源节流。 如果可以拿钱买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那怎么说都是划算的。 于是,便有了华国多次同赞比亚政府的交涉。 因为在赞比亚,有着全球最大的铜矿床。 为了拿到赞比亚的铜业开采,华国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早到1970年,华国就耗费巨资帮助赞比亚修建了坦赞铁路。 这条铁路,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全线完成。 铁路建设期间,华国先后派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5.6万人次支援铁路建设,其中有65人牺牲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但最终,华国并没有拿到赞比亚铜业的开采权。 在坦赞铁路修建结束后,赞比亚政府立马倒戈相向,成为了非洲大陆第一个排华的国家。 哪怕是之后几十年,华国也没有在赞比亚拿到什么大型铜矿。 反倒是赞比亚排华,反华企越发激烈。 哪怕是后来金川集团在赞比亚的小型ChibulumaSouthMine项目。 也被迫按照赞比亚国家的法律签订了各种合同。 包括按照8:1的雇佣合同。 从华国境内带入一个劳工,就必须雇佣赞比亚本土八名劳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