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京城冬日 (第1/1页)
第一侯李家有女第六章京城冬日成元八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沸沸扬扬到来时,先帝以及所有在叛乱中离世的先太子太子妃鲁王三皇子,另外沂州也将昭王一家尸骨送来,一同安葬皇陵。 葬礼持续了一个多月,全城缟素。 缟素才撤去,雪又覆盖了京城,让悲伤的气氛有多了清冷。 “报!” “报!” “大捷!” 几个官员举着急信报,小跑在一群群太监刚扫出来的甬路上,雪一直在下,很快又铺上一层,留下一行人急促杂乱的脚步。 这雪不知道要扫到什么时候,但太监们脸上都浮现笑意。 “又有好消息了!”他们互相道,“自从进了京城,就都是好消息。” 自从进了京,回到皇宫,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像以前,偏远麟州,四面叛军,物资匮乏,吃不饱穿不暖,提心吊胆,没有半点乐事…… “听朱相爷跟太后商议,过年要办一次灯节。” “天啊,都多少年没见过灯节了!” “不可能吧,这个时候办灯节……” “虽然叛军还未尽诛,先帝等人刚安葬,但相爷说天下也应该当庆贺一下…” 太监们一边飞快的扫雪,一边低声议论着,前方的大殿里已经满是笑声。 “千真万确!浙西收复了!” “陛下,这是自斩杀安德忠后,最大的好消息了!” 殿内一片欢声笑语,对着龙椅上的孩童皇帝齐呼万岁。 孩童皇帝基本上听不懂,但在身边太监的提示下“爱卿们辛苦了”“朕也很高兴”“还有何事启奏”一一应对。 在捷报来之前,朝会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商议了很多没有结果的事。 此时有了捷报喜事,朱相爷大手一挥让各部衙商议犒赏浙西收复之事,其他事下次再议。 听到宰相说今日事毕,皇帝立刻道退朝,带着太监就跑了,其他官员们虽然不满,但总不能把皇帝抓回来,只能对朱相爷暗骂。 “竖子!一手遮天!” 回京后的朝堂比官员们想象的好,那个手握重兵摄政监国的女侯除了五皇子入朝第一天来上朝,就再也没来过,而因为有女侯监国,太后也没有来听政,整个朝堂还是属于他们,以及一个什么都不懂得皇帝。 这宰相就相当于一手遮天了! 朱相爷也正是这么做的,不仅事事说了算,还大肆安置提拔自己的同党! “看吧,借着这次浙西大捷,不知道还要安插多少人手!” “必须请太后慎重考虑。” “太后在深宫,不见人。” “太后只认得这姓朱的,她不相信别人。” “那就找出他的错,弹劾他。” 散了朝的官员们三三两两走在街上谈天说地。 大雪没有影响京城的热闹,街上人来人往,店铺热闹,还有人扛着一枝枝红梅叫卖,大雪纷飞中煞是好看。 几个官员看的意动,丢下俗事杂物,相约去赏雪赏梅。 “我家京城外的别院收拾好了,园中红梅一片!” “我有珍藏的好酒。” “听说望江楼的曲娘子回来了,不听琵琶已经四年多了,不如去请她同去?” “妙!妙!来人,拿我帖子去请!” 几人裹着斗篷坐上马车说笑而去。 城门卫兵肃立,沉稳又敏锐的看着过往的人车马,但并不上前查问。 城门外搭建着长长一片草棚,让原本阔朗的视野变得拥挤,大路两边也是长长的草棚,里面有冒着热气的大锅熬煮粥食,无数的民众在这里排着长队。 “聚集来的人更多了。” “这熬到开春还早呢。” “本来在各地好好的,当初就不该把人招来。” “是啊,安康山已死,叛军渐退,各地已经太平多了。” 车里的官员们摇摇头,不想再看这乱糟糟。 好在城门外人虽然多但并不混乱,几辆马车顺畅的向满天雪花的郊外而去。 漫天雪花里的路上车马不断,来往有序,偶尔有拥堵,也并不见争吵,不管富贵马车还是瘦驴,各退一步。 “京城的人真体面啊!” 外乡人看到了又惊讶又佩服。 “果然天子脚下。” 路过的行人听到了失笑:“这有什么稀奇的,也不是天生体面,只不过是习惯了,你若是不体面,官府就教你体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