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启示_前传 第十八章 溯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前传 第十八章 溯流 (第2/2页)

石块放在一起的时候,重力将达到相应石块数量的十次方级。

    在朱子硕多年的研究之中,他继承了一直延续下来的一种时间观念,即重力是使时间减缓的一种方式,当重力达到一个数量级的时候,时间的流动将会近乎等于零。

    在此基础之上,他设想是否可以通过在无限大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引力场的重力叠加,使引力场内的时间规则彻底崩塌,并在一定技术的引导之下重塑,使引力场内发生时间逆流的现象。再利用技术发展的可能性,最终将人类送入其中。

    实际上在他后来的实验中,实验的方向并没有完全与他的设想相符,在引力场叠加到近乎无限大的时候,实验室中的那一小处引力场发生了坍塌,产生了一个直径达两米的“小黑洞”。此后朱颖欣在其父亲的基础之上对产生的“小黑洞”进行了研究。她先是尝试着向引力场内输送了一些物质,并发现这些物质并没有受到引力场的巨大重力的影响,它们安然无恙地通过了“黑洞”。

    在经过反复的实验确认之后,她开始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黑洞”的情况,周围近乎无限大的引力场按理来说会将任何一种进入其中的物质撕碎,但这些被送进去的物质实际上却安然无恙。她最终提出了一种猜想,她将之命名为“非规则适应者理论”,即数量巨大的陨石块所形成的巨大引力场使得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崩塌,从而在引力场变成了一个宏观的“小宇宙”,这个“小宇宙”的全部组成部分实际就是这个“黑洞”,那么相对于外界而言,“黑洞”周围的引力场,相对于实验室而言,已经是另一个世界概念的范围,实际相当于物理定义中的平行宇宙,由于输送入的物质并不属于这个宇宙,因而并不受这个宇宙中的时空规则的影响,相对于这些外来物质而言,这个小小的宇宙,很有可能只是承担起一个隧道的作用,即将这些被送入的物质送回到原来的世界。

    她逐渐开始向引力场的“黑洞”之中送入一些活体动物,并在这些动物身上安装了定位仪器,她希望能通过这种手段知道这些进入“黑洞”的生物的去向,如果它们并没有离开地球,那么定位仪就一定会显示出它们的具体方位,从而自己就能找到它们,以了解它们进入“黑洞”之后的情况。如果“黑洞”内部存在的虫洞隧道,那么就有可能在内部的运动之中实现时间逆流的现象。

    事实证明她在这方面的猜想是正确的,在这些生物进入“黑洞”之后的几个小时内,她相继收到了这些动物身上定位仪发来的信号,地点不一,但却均显示在F层。她不顾战乱危险,亲自深入到F层的各个定位仪信号显示地点。

    这些生物都已经变作了化石,她将化石带回A层进行检测,显示的时间年代参差不齐,最为久远的一个,已经是距今整整数千万年。

    这一实验的成功让她惊喜不已,时间逆流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在“黑洞”之中时间回溯的不确定性。她在后来的实验中,发现了这些引力场内部的引力虽然都近乎于无限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显示出了其的不均衡性,她尝试着调试这些陨石块的不同位置,并发现了陨石块所属不同的方位所形成的引力场大小所呈现出的差异性。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她最终完成了对引力场的均匀控制,并最终将这些陨石块的方位记录成了一张表格。

    她对均匀引力场中的“黑洞”再次送入了同一种年龄形态相近的一批动物。这一次在后续行动中发现的陨石,所显示的时间年代,竟然出奇地吻合。

    接二连三的重大性进展让朱颖欣兴奋不已,她感到自己离这项技术的最终实现已经只差了一步之遥。

    最后的关键,就在于对时间回溯的掌控问题。时间机器之所以被称之为机器,原因就在于其具有机器所具有的可调试性,对于时间回溯的程度是可以人为把握,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