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强势九福晋_胤禟奏报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胤禟奏报1 (第1/1页)

    我看着康熙一行人走出会馆,心里暗中着急。

    “主子今天很成功,你怎么还愁眉苦脸的?”刘总管问。

    我苦笑的说,“我没想到皇上会说话,老刘你知道皇上许诺的永不加赋,对国家意味着什么吗?国家需要银子的地方多了,对各个地方来说,他们要担负兴修水利、赈灾扶贫等责任,也非常需要钱。但康熙从地方上收走了大半钱款,又不允许他们加赋,一些地方官府连维持正常运转都很难做到。那怎么办?地方官员就会收陋规。总督、巡抚收布政使、按察使的,布政使、按察使收道员、知府的,道员、知府则将目光盯向下属县令。县令也有自己的办法,在征收田赋时额外加征“耗羡”:老百姓交粮食的同时还要交“鼠鸟耗”也就是火耗,到时从朝廷到地方,贪官遍地,遇到灾荒,老弱病残者只能等死,年轻力壮的人只能背井离乡逃荒。这次真实作孽了,我得想想以后怎么处理这个事。”

    刘总管感觉自己的主子有些神秘,这些都是朝堂上的官员想的事,他却在现在开始发愁。

    这边其其格着急上火,那边胤禟直接在阿哥所开骂。

    “那个女人他要登天了还是怎么着,弄出这么个玩意,好了,皇阿玛一激动就弄了个永不加赋,可这以后可怎么办。以后的赈灾怎么办,维修河堤怎么办,贪官污吏怎么办,让大清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治理吏治。真是混蛋,光想着为她的会馆正名,就没想过后续发生的事情吗?”

    胤俄说了句公道话,“谁也没想到,皇阿玛会说话啊,连我都以为听听看看让他开心开心就得了,谁知道他一激动就把永不加赋给提前弄出来了。你也不要怪他,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

    胤禟瘫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只能把摊丁入亩提前了,不能到最后还要回过头还要整顿吏治。我私人出银子做公示牌,希望把伤害降到最低。”

    胤俄看着胤禟,“九哥,你想过你这么的后果吗?二哥不想让你参与进来。”

    胤禟睁开眼睛,“我不会直接提摊丁入亩的事,只是把需要资料和奏折准备好。先把公示牌立起来,其他的听天由命吧。”

    第二天一大早胤禟就起来了,把昨天晚上写的奏折和条陈准备好,确保无论哪个阿哥都能照着都能办好。刚迈出阿哥所,胤俄就过来了。“走吧,九哥,你要是交给别人你不放心,好歹弟弟做过不用你再cao心。”胤禟拍拍胤俄的肩膀。

    康熙坐在龙椅上对这两个只在大朝会上朝,从不按时上朝的儿子今天破例在朝堂上感到奇怪。

    今天的议题主要关于,“盛世禌丁,永不加赋”的议论。有的官员认为可以适当地降低赋税,但不可以永不加赋,有的汉臣认为这才是盛世的象征。

    康熙看他们也议不出来什么,就宣布下朝明日再议。

    胤禟和胤俄紧跟着康熙到了乾清宫。

    康熙坐在椅子上看着这俩个小尾巴。“说吧,什么事,要是没事也不会今天上朝。”

    胤禟没有说话直接把袖子里的奏折和条陈全都递给梁九功。

    康熙挑着眉毛看着儿子这么郑重其事的递上奏折。示意梁九功递给他。

    康熙打开奏折先看了看字,点点头,“小九的字有进步,已经风骨尽显。”在看内容一下被吸引住了,先不说他写的奏折的条理,只说他的官话已经窥见其功底深厚。再仔细看了看条理,又把条陈拿出来看看写的非常详细。只要有人去执行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次的奏折写的可以当范文传阅了。这个儿子在他不经意中成长到如此程度。放下条陈又把奏折拿起来看了两遍。

    康熙含笑的问胤禟,“你们这是给我这个阿玛收拾烂摊子吗?”

    胤禟和胤俄直接跪地请罪。“皇阿玛,儿子绝无此意。”

    康熙不在意的挥手,“起吧,这折子先放这吧,等朕想好了再叫你们来。”

    等两人走远,康熙在乾清宫放声大笑。“来来来,梁九功,你看看这折子。全朝文武大臣都不如小九看的入木三分。如果按照奏折实行吏治会有所缓解,还能更好的把朝庭律例传播下去。不让百姓误会朝庭。更多的是稳定民心,对民意的态度对待也是积极没有空泛的处理。好啊,好啊。宜妃给朕生了个好儿子。”心中对他把奏折直接递给他这个阿玛而不是递给太子,考虑问题十分周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