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血色华夏_第2章 末世浮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章 末世浮华 (第2/2页)

    这船晃晃悠悠的,躺在客舱中让人昏昏欲睡,李致远很快就睡了过去,等他再次清醒过来似乎已经到了下午,他闲在客舱内闷的慌,遂走上船头透透气,眺望两岸的景色。

    明末的京杭运河极为繁忙,南来北往的商船客船官船以及运送钱粮的漕船日日夜夜行驶于河道中,构成了一幅繁华的运河水上交通图。

    只见河道内帆樯如林,舟船如练,船工摇桨击水,拉纤号子响彻云霄,运河沿途两岸百物堆山,商贾云集,几乎没有一块空地,全是热闹的城镇,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

    李致远是很了解明末历史的,明末的北方年年有灾,无灾不饥,无饥不大,而且灾荒之久、波及之广、灾害之大都是历代所罕见的。

    朝廷还要抵御关外的建奴,而灾区赈灾困难,地方的官员盘剥却丝毫没有减轻,士绅地主也对百姓敲骨吸髓,百姓活不下去了,饥民起义暴动不断。

    唯有江南地区还算风调雨顺,加之晚明开海禁,江南一带的富商在海贸中积累了大量财富,因此朝廷对江南的财赋、运河漕运极为重视,这也使得运河两岸更为安宁繁荣了。

    看着这繁忙的运河以及两岸热闹的市镇,要不是李致远是后世之人,很清楚眼前这美好的盛世之景不过是过眼云烟,否则,还真要以为大明朝正是国运昌盛,国祚绵长呢。

    谁又知道再过一年,满清的铁蹄将会踏遍江南,碾碎这建立在海市蜃楼之上的末世浮华,到时候鞑子的屠刀将会杀得江南人头滚滚,鲜血将会染红这片锦绣江山。

    实际上此时的大明朝也就江南这块地方还能醉生梦死了,北方已经彻底乱了,李自成的农民军都快打到京师了,离南直隶不远的湖广也被张献忠搅的血雨腥风。

    李致远想起后世不少人还念念不忘明末江南的资本主义萌芽,就觉得这实在是可笑,晚明上层士绅只知追求享受,精神上腐朽堕落,毫无进取之心。

    在政治上,士大夫们毫无廉耻,只知追求自己的利益,党同伐异,不做实事,嘴上叫的震天响,只会空谈,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政治cao守还不如青楼女子。

    而底层人民懵懂无知,不知大祸将至,也根本不知国家为何物。这种虚幻而又畸形的繁华就犹如肥皂泡一般,轻轻一戳就会破灭,这种社会根本不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来。

    也许只有让鲜血彻底涤荡过这片江山之后,华夏大地才能真正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忽然,远处一阵琴声传来,悠扬的琴声正如这缓缓流淌的河水,亦扬亦挫,深沉、婉转而又不失激昂,一个个音符如情人的低声絮语萦绕在李致远的耳畔,拨动心弦,当真有绕梁三日之感。

    循声望去,只见一“浙字号”的官船从后面渐渐靠了过来,琴声就是来自于此,船越来越近了,李致远这才看清了船头有一年约十六七的少女正在抚琴。

    她穿一身极为淡雅素净的青色罗衫裙,鬒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只是眉眼间似乎掩藏着淡淡的忧愁之意。

    少女微含秋波,头发被阵阵秋风吹得有些散乱,但却显得自然真实,这时,她朱唇轻启,唱到:“

    萧瑟西风,啼螀满院,辘轳声歇。流萤暗照,归思顿添凄切。

    更那堪、近来音稀,盈盈一水如迢迭。想当初相聚。而今难再,愁肠空结。

    从别。数更节。念契阔情悰,惊心岁月。旧游梦断,此恨凭谁堪说。

    渐江天、香老苹洲,征鸿不向愁时缺。待听残、暮雨梧桐,一夜啼红血。”

    声音婉转悠扬,似水如歌,但却饱含着无限哀思,让李致远这个不明所以的外人都深感哀伤愁苦。

    李致远在现代哪见过这样绝色娇弱犹如红楼梦中林meimei一般天仙似的少女,他呆呆地盯着对面船上的小美人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