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章 赶赴金陵 (第2/2页)
繁华有增不减。 从金川门入城后一路疾驰,经过鼓楼、钟楼,走洪武街,一路往南,到朝天宫后再一路向东,终于到达了长安街附近,几乎穿越了整个南京城。 李致远也是看尽了南京城的繁华壮观,真不愧是六朝繁华地,既有钟灵毓秀的江南美景,又有虎踞龙盘的帝王霸气。 之前的杭州城已经让他惊叹晚明江南的富庶繁华了,如今来了南京才知道是小巫见大巫。 南京不仅比杭州更为繁华热闹,更有一种独特的帝王之气,这是苏杭都不具备的,京师虽已北迁,但南京的政治意义依旧不容忽视,南京六部仍旧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是大明朝在南方的一个政治中心。 那车夫停下车,对李致远说道:“公子,到长安街了,您看这是悦来客栈,掌柜的我认识,房间宽敞,饭菜不错,价格也公道。” 李致远点了点头,付了车钱,走进店内,立刻有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他拿出自己的路引等相关文书,登记之后要了一间上房,此时已近中午,又叫了些饭菜送入房间。 吃过午饭之后,李致远当即决定先去拜见南京吏部尚书张慎言,其实他内心也很忐忑,张慎言堂堂的南京吏部尚书,府邸在哪他都不知道,自己区区一介举人,搞不好张府的大门人家都不让进。 最难缠的往往就是那些看门的,还得带点钱通融才行啊,而这几天的吃穿住行,他又尽量挑好的,银子也不多了,得抓紧时间啊! 既然能在长安街开客栈,想必对南京高官勋贵的府邸是很清楚的,李致远和掌柜的套近乎,打听出了不少消息,知道了这位张尚书如今的住处,还得知他的名声在民间还算不错,清廉正直,只是听说现在身体不太好,如今基本是赋闲在家了。 李致远按照掌柜说的地址一路寻去,到了张府门前,给了看门的小童几十文钱,让他告诉他家老爷,有故友亲属前来投奔,那小童收了赏钱,飞也似的去通传了,约莫了等了几分钟,那小童过来说他家老爷让李致远进去说话。 李致远跟随着进了张府,里面并不算太大,走了没多久即到了书房,通传之后让李致远进去。只见有一老者端坐于书桌之后,面容苍老,须发皆白,着宽袍大袖的常服,但看起来还算精神。 李致远先是弯腰作揖行礼,恭谨地说道:“晚生前科湖广举子李致远拜见张尚书。” 张慎言和煦地问道:“不必多礼,你说你是老夫故友亲属,不知是老夫哪位故友?又有何事要求见老夫?” “晚生是汾湖叶家仲韶公的未来女婿,此次前来南京是为了在南京吏部挂名报备,以待将来能补缺为官的,这是老泰山为晚生写的推荐信,您请过目。”李致远将书信递给了侍立一旁的书童。 张慎言露出疑惑的表情,这让李致远心里忐忑起来,人家不会不认这交情吧? 但张慎言还是接过了书信,说道:“既然如此,贤侄先坐下喝杯茶,待老夫看过仲韶的书信后再来细问。”然后又吩咐书童为李致远上茶,这才展开书信,仔细看起来。 李致远坐在下首的椅子上,也不太敢喝茶,心里七上八下地默默等待。 大约半盏茶的功夫后,张慎言才放下了书信,奇道:“老夫先前还奇怪,一向正直耿介且退出官场归隐田园十年之久的仲韶,此次为何为了后生晚辈来信相求,原来贤侄是危难之时救下他幼女的少年英才啊,真是后生可畏啊。” 张慎言哈哈笑道:“他在信里大赞你胆识过人,胸怀天下,不因循守旧,将来必能有一番大作为,极力推荐老夫对你予以重用,看来仲韶对你这个佳婿颇为满意啊。” 李致远有些脸红,看来这个岳父对自己还真是不遗余力的吹捧啊,自己这次多半不成问题了,心里不禁高兴起来。 “是老泰山过誉了。” 张慎言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又继续道:“不过老夫还是有点奇怪,你只是今科会试未能金榜题名,按理说不该如此就轻易放弃科试啊,需知举人为官的前程可是大大不如进士的啊,你还年轻,老夫还是劝你苦读三年,以待下科春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