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 终日相思不得见 (第1/1页)
正月初六清晨,李致远起了个大早,但却不是到码头租船去吴江,而是领着手下去了集市,他要在杭州暂留一日。 为何? 自然是要在杭州筹备彩礼啦! 李致远即是去成亲,自然得按照大明朝的规矩来,别的礼节他倒不是很清楚,但唯有这彩礼,无论古今,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杭州是至吴江前的最后一城,更是东南首屈一指的大城,商贾云集,物产丰富,是江南最为繁华富庶的地方,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买不到,是李致远最佳的备礼之地。 然而他对明朝的婚俗终究是一无所知,连彩礼该准备些什么都不知道,手下亲兵也大多出身穷酸,更是出不了什么主意。 他一思量,索性在杭州花钱请个懂行的,帮他全权筹买彩礼。 他这回要在江南购玉米、土豆等作物的种子,考虑到还要筹办婚礼、到处活动,钱带的自然是绰绰有余,一行四十多人,足足带了三千多两白银,拿出个千儿八百两银子用于婚礼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叶家虽也算是出身官宦,但现在家道中落,也只是一般的小康之家,再说叶绍袁一家都饱受书香熏陶,本身也不太在惜钱财,并不需要太过铺张浪费。 但李致远好歹也是朝廷命官,还是不能太掉面子,再说他也想为叶小繁办一场隆重些的婚礼,是以并不吝惜钱财。 李致远于杭州市集打听到一官府认证的专职媒人,许以重金,让其全权处理婚礼中的一些繁文缛节,最先当然是带自己采购彩礼。 忙碌大半日最终购得: 大雁五只, 聘饼一担, 海味八式(发菜、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 三牲若干(两对鸡,两雄两雌,猪rou五斤), 大鱼若干, 美酒四支, 四京果若干(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 生果若干, 四色糖若干(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 茶叶、芝麻若干,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椰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还有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龙凤烛和一幅对联) 香炮镯金若干, 米二斗。 总共花费其实并不多,不过二百余两白银,当然还得另行准备聘金,五百两白银也就足矣。 李致远又在渡口船行租下舟船十余艘,将彩礼载于舟船之上,而彩礼既已准备妥当,遂于黄昏时分,扬帆起航,走大运河北上,直奔吴江汾湖。 现在距汾湖叶家近在咫尺,须臾可到,李致远一方面为将与叶小繁重逢而兴奋不止,另一方面也对接下来的婚礼有些惶恐。 据媒婆所言,大明朝廷对男女婚嫁都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尤其重视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洪武二年,朝廷明文规定,凡男女婚嫁必须由祖父母,父母主婚,若是祖父母、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则由其他亲戚尊长主婚。 李致远是顶替的他人,他这个身份在荆州江陵或许还有亲人再世,可他又哪敢相认。 而且较真起来,他的身份是有些不明不白的,幸好现在是明末乱世,否则在明朝这个对户口控制极严的时代,恐怕他的麻烦事还不少。 因此他是基本等同于无亲无故,孑然一身,这婚礼自然只能让叶家cao办,主婚人、证婚人也由得叶家人充任。 这些李致远都不在乎,只是以后这父母该拜谁呢? 这个暂且放到一边,李致远总得向媒人说明自己的身份身世及生辰八字,否则后面的婚礼没法办。 上了船,李致远才告知媒婆自己的身份,媒婆大惊道:“原来公子还是朝廷大官,恕老婆子眼拙,怠慢了公子。” 又要给李致远磕头行礼,李致远忙扶起她道:“我现在也是微服办私事,不必行此大礼。” 媒婆自然是人尖儿,眼珠子一转就明白了其中的门道,“那老身就还是以‘公子’相称。” “不过这品官的婚礼可与士庶不同,有些礼节还得再改改。” “哦?有何不同?”李致远有些担心是不是少买了什么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