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落地生根 (第1/1页)
廷议决定李建泰要赴晋督师,但也不是立刻就能启程的,他这是“代帝亲征”,当然不能太随便,该有的礼仪制度一个都不能少。 另外山西宣大虽有不少兵马,但李建泰总不能空手去,是以廷议后,崇祯即命速从京营、厂卫、勇士营等处抽调约三千兵力。 最后定在正月廿六日启程,到时崇祯将率文武百官亲自为李建泰饯行。 但仅派李建泰督师又岂能让崇祯放心,他又不是陈后主,敌军杀到城外了还能安然自若地唱“后庭花”。 实际上崇祯这时候急得很,自定下李建泰督师山西后,他又开始考虑两件事。 一是迁都南京。 二是准备调山海关的吴三桂、唐通、马科等部进关,拱卫京师,西征剿贼。 但很显然这么重要的决策,崇祯是绝不可能自己提出来的,这弄不好可要背上天大的骂名。 尤其是南迁,这不是弃都城而逃跑么? 崇祯绝不愿担负起这个“逃跑”的罪名,所以希望手下重臣能主动提出南迁,他先否定,重臣再请求,他最终“迫不得已”地同意,以此撇开丢掉京师的责任。 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宠臣”内阁首辅陈演身上,他可是崇祯一手提拔入阁并当上首辅的,皇帝如此信任你,关键时刻为皇帝背个锅难道不是应该的么。 于是崇祯私下找来陈演,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南迁的意愿,最后满怀希望地说:“此事要先生担一担。” 崇祯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朕已经决定了,这个锅就由你来背。 陈演可是个官场“老油条”,除了贪污受贿,才能是半点没有的,但唯独揣摩圣意还算擅长。 他当即看穿了崇祯皇帝的心思,他才不上当呢! 如果自己公然提议迁都,今后一旦秋后算账,追究放弃京师的责任,自己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吗? 更为重要的是,陈演对崇祯帝的脾气再熟悉不过了,每次出了什么大事,都要强硬地追查到底,从一二品大员到八九品小官,都是严惩不贷。 而且陈新甲的下场可是历历在目! 这锅老子真的背不起啊! 和建奴议和明明是你崇祯自己的意思,结果一泄露消息,陈新甲就被你杀了顶罪。 议和泄密都要杀头,那弃京师而南迁,丢掉半壁江山,日后追究起来还不得千刀万剐、抄家灭族啊! 朱家天下和自己的身家性命,孰轻孰重? 陈演当然是选择后者啦。 你皇帝自己都不担责任,还想我来担,没门! 所以陈演当即义正言辞地表示绝不可南迁,祖宗打下的江山岂能轻易丢弃,一定要坚守京师,誓死保卫大明江山! 并列举了坚守京师的好处和意义,甚至说到了土木之变后大明朝上下一心,最终渡过难关的旧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