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4章 林立聪 (第1/1页)
网络模拟技术一直是工业发展的潮流。 而在较早期的纸质图纸时代,“用纸量”是衡量一件装备复杂程度的最直观指标。 比如一辆自行车,10张图纸就能画出它的全部构造。 摩托车至少要100张。 汽车在1000张左右。 坦克、飞机等由几千个零件构成的复杂装备,用纸量恐怕要超过万张。 而设计最复杂的当属由几万、几十万个模块或零件构成的船舶,其设计图用纸量以“吨”计算。 据说大型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则要用几辆卡车才能装下搬走。 而这些图纸,都是设计人员一张张手工画出来的,不仅难以确保绝对的精确,效率也相当低。 不过进入计算机时代后,有了工业设计软件作为辅助,彻底告别了图纸时代,标准化与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比如Z国的第五代战机歼-20,从立项到首飞用了14年,从首飞到服役仅用了6年……国外需要用三十年。 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的表现更夸张,从立项到首飞用了7年,从首飞到服役仅用了3年……国外一般要二十年。 Z国效率之所以这么高,固然有科技工作者争分夺秒的勤奋在内,整个装备研发周期内,全程采用计算机设计软件,也大大加快了项目进度。 故而工业设计软件,可称之为装备研发的“加速器”。 但跟常见的工业软件相比,强大的“虚拟工厂”,已不能简单地用“加速器”来形容了。 用“开挂神器”形容更为恰当。 因为“虚拟工厂”不单是能设计出装备的构造,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装备的工作状态! 普通工业软件能做到这个程度么? 当然不能把西方贬的一无是处,M国发动机技术如此强大,据说是他们有一款先进的发动机设计软件,可动态模拟出发动机工作时的状态,获取一些高价值的数据。 但仿真度不高。 应用范围狭窄。 跟“虚拟工厂”相比,根本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东西。 或者说,“虚拟工厂”就是最终极的设计工具。 林立聪他也是从接触甚至cao作过“虚拟工厂”的同事口中,了解到了以上关于“虚拟工厂”的种种特点。 然后陷入了忧心忡忡中。 林立聪,男,25岁,来自宝岛,他很热爱自己的家乡。 半导体设计专业毕业的他,最渴望进入的公司其实是有“宝岛之光”之称的苔积电,但因为岛内竞争激烈,加之大陆相关人才急缺,求贤若渴,他就跑到大陆试了试,很轻松便通过面试,进入了忠芯国际。 薪资待遇比进入苔积电的同学高了一倍。 按理他应该高兴才是,但是他并没有,他只是把这当成了一份糊口的工作。 等他的技术和能力提高了,他还是想加入苔积电……忠芯只是他的一个跳板而已。 但他没想到他加入忠芯的这两年,竟是忠芯开挂般崛起的两年。 先是在八个月内攻克了7纳米。 再又在短时间内打破了光刻机禁售,又是用八个月时间攻克了5纳米。 现在到了与苔积电并驾齐驱的程度。 这个进步速度,宝岛上的网友大多不信,觉得是个假新闻,但作为生产线技术骨干的林立聪,是亲眼看到5纳米芯片走下生产线的,他当时极其震惊,却不可能催眠自己。 此外在忠芯崛起的过程中,他也分享到了巨大的红利。 比如他的工资,增加到了每月3万,是他那些加入苔积电同学的三倍。 上个月忠芯增发新股,他分得了价值10万元的股票,如今升值到了40万。 即便如此。 翻墙跟同学网络聊天的过程中,他没有分享自己加薪的喜悦,而是结合自己听到的一些内幕消息,传递了他的担忧:“他们有一套运行在超级计算机上的设计软件,用于辅助芯片的研发,叫做‘虚拟工厂’……借助这套软件,他们在几个月内拿下了5纳米制程工艺……这是一场致命的‘技术奇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