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二十九章 洛阳,我回来了! (第1/1页)
翌日清晨,寅时末。 在外征战两个多月的大唐太子李俊,终于大胜而归。 他没有辜负大唐子民对他的期待,也没有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 作为这个伟大帝国的储君,在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保一方平安。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李俊,现在的状态,用意气风发来形容,绝对不为过。 他张目远望,深情的凝视着眼前的繁花似锦。 心中,除了无限的豪情以外,还有一份理性的控制。 促使他保持理智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之一就是,他老爹李显对他的态度。 他可以肯定,皇帝李显,对他亲封的太子,并没有什么过高的期待。 应该说,这份不期待,并不是来源于他对李俊个人能力的否定。 而是一些更深层次的,更难以用科学数据量化的原因。 毫无疑问,显而易见的是,李显只疼爱他和韦皇后所生的几个孩子。 他几乎把所有的父爱,所有的关注,都奉献给了他们,对于剩下的庶生子女。 甚至包括李俊,他的所谓感情,都好像是看待隔壁家的小孩。 成绩好的就夸两句,成绩差的就无所谓。 无形的忽视,最为致命。 好在现在的李俊,可以说与李显毫无血缘关系,所以也不会因为他的忽视而感到懊丧不满。 父子二人的关系,竟然奇迹般的得到了缓和。 此番,为了欢迎大胜而归的太子李俊。 李显还当真动了一番脑筋,花了些心思。 十分难能可贵。 经过昨日李隆基的介绍,李俊已经对大唐迎接军队的礼仪,有了一定的了解。 昨天李俊驻扎在洛河沿岸的渡口。 今天,寅时末,他们会先经过分渠,再到运渠,通过洛阳南城,一座没有名号的浮桥,一直行进。 最后,大军的中级以上将领,以及部分军人代表,大概五百人,囤聚到星津桥附近。 再往前走,就该正式进入皇城境内了。 而进入皇城的必经之路,就是那座著名的天津桥。 按照正常的大唐礼仪规定,不管你是多高级的将领,功臣,亲贵,到了天津桥前,都要下马步行。 当然,皇城里面也大得很,不会让你把马拴在桥对面。 你可以选择牵着马上桥,这样一是为了彰显皇城的尊崇威严,二是为了安全考量。 而今天,李显为了欢迎李俊回城,宣布的头一项恩典,就是准许李俊骑马通过天津桥。 以示大唐太子至高无上的荣耀。 当然在此之前,李俊要接受洛阳民众的欢迎赞颂。 城中百姓被特准,走到街道上,欢迎年轻的主将,以及他凯旋的士兵。 李俊在李多祚和姚逵的簇拥下,行进在洛阳城的主干道上,他享受着民众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 人们称颂年轻的太子,赞扬英勇无畏的唐军。 马蹄哒哒,李俊在欢呼声中,亦陶醉非常,心情越加的亢奋。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李俊故意将行进速度又放慢了一些,就为了多听听百姓的赞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