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终结者_第二百二十三章 乱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乱真 (第1/1页)

    至于票上繁杂的纹样,则都是雕版大匠等人的自由发挥,李煜给出总体思路:“越复杂越好,最好是能达到让人看一眼就眼花的程度。”

    如此指导思想下的本票花纹之繁复精美,简直是南唐印刷业的一次升华,加上二色套印,本票看起来就像工艺品。

    但就是这样依然无法阻止仿冒者。

    李煜将韩栋呈上的这张加本票细细观测,旁边潘诚厚和冯如松也在轻声细语的解释。

    不得不说,这张本票的仿制水准极高,用的就是正宗的澄心堂纸,那繁复的花纹则是以圭头笔一笔一笔细细勾勒而出。

    粗看之下和真货几无任何区别,难怪韩栋这等大商人都会上当。

    “韩栋,你且过来”李煜道

    韩栋畏畏缩缩上前,李煜温言道:“这本票确实是假货。”

    “噗通”韩栋双膝一软再次跪倒在地“大王,这十万贯乃是小人全部身家……”

    “还问同乡借了些,倘若不能兑换,小人,小人……”连续几声小人,话却是再也说不下去,他也知道这假本票自然是不能兑来铜钱的,本来还能闹一闹,但上面坐着两个大王,再闹能有什么结果?

    惹急了二位,一张名刺递到江宁县里去,别说十万贯钱的问题,自己一条命能否保住都难说。

    “但,韩栋,这事情未尝没有转机,你且将事情经过如数道来,不得有任何隐瞒,你讲的越仔细,便能越快的查出真凶来,也能让你不至于一把蚀空。”

    “啊?”韩栋顿时见到了希望,用袖子抹了两把面孔,面上露出仔细思索的神情来。

    李煜挥挥手让人给他送个热手巾。

    韩栋擦了把脸后,面上表情逐渐正常。

    李煜再看,韩栋三十多岁的年纪,相貌颇为英武,却有带着一丝商人特有的精明气质来,那怪年纪轻轻就能挣下偌大家业,不过到了这个规模再要往上走便是千难万难。

    此人也着实灵活,随即便投入李景逷的门下,但尚处在外围,还不算核心成员。

    “好叫安定王得知,事情是这样的”

    在韩栋的叙述中,这张假票的来龙去脉渐渐清晰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然而最让李煜吃惊的地方却在于,这张假票竟然是经过转手的!

    也就是说这张本票并不是韩栋本人在江宁之外的分号中存了十万贯,然而提票到江宁城总号来取钱。

    而是他卖出一批货后,别人给他的货款。

    也就是说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商人已经开始自发的将其作为准货币进行流通!

    “cao……以后谁tmd再说只有犹太人会做生意,懂金融,老子就和他们急……南唐商人的敏感性太可怕了!”

    于是让人给他上盏茶,虽然他很想知道本票流通的细节情况,但还是让韩栋着重讲讲这假票的事情。

    不料还是要绕到这流通方面来。

    原来德昌宫银行正式开业才三天,这些商人就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好处。

    为了验证其信誉,不少商人宁可赔几贯手续费,也要自己先尝试一下。

    江宁、江都不过半天路程,德昌宫银行第一批的业务,就是商人们对其的验证。

    几个商人凑个一万贯早晨往江宁总号一存,第二天便到江都分号去提取。

    其实按照他们的意思,最好是当天下午就去提取,以验证其信誉。

    但李煜在制定细则的时候特别考虑注明,除非是本地存取,否则都要有天数不等的延时。

    目的是为了让总号和分号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账册的传递与核对。

    持票者并不是拿着本票往柜台里一塞就能拿到银子的,柜台中还要将本票和账本进行核对,二者完全一致后才会进行付款。

    假设某人武昌分号存了五万贯钱财,取的一张标号为“武八三八四”的本票。

    而武昌方面会营业结束后,将当日所开具的全部票据的详细资料,整理后,誊写为一式七份,三分一总四家号铺各有一份作为记账依据,其余三份,分别进入总号档案库、澄心堂、内侍省归档。

    内侍省那份是纯粹给李璟看的,毕竟这是他的钱,当然要让他知道日常运营情况,他看不看是一回事,但李煜必须把规矩执行到位,在德昌宫的日常经营上,他没有一丝从中偷鸡摸狗的想法,为的就是做到公开公正。

    毕竟银行最看中的就是信誉,信誉的积累就是从无数小事开始的。

    至于澄心堂那份,名义上澄心堂乃是南唐最大的档案库,管理着内外庭所有档案。

    实际上,潘诚厚早就安排好了心腹,根据这些资料做出表格,绘制图示。

    这么搞,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成果来,时间长了便能从侧面得知这四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情况。

    毕竟是封建时代,对内政的管理远远谈不上精细,多以地方官报上的数字为准,以前算力不足无法复核。

    现在有了算盘和计算中心后,能够有效的提高地方政府的作弊难度。

    而德昌宫本票的数据,也可以作为复核或者验算的重要手段。

    假设,南都留守说今年城门税较往年有大幅度下降,但开具本票的数量和单位金额较大增幅,如此二者的数据便有了矛盾,完全可以要求南都留守作出解释。

    这也是德昌宫所有办事人员坚持都用太监的缘故-只听命于天子和正副宫使,地方官可以鸟都不鸟。

    李煜一开始并没有把澄心堂在进行数据分析的事情告诉李璟,而是在二十天后,将成套的分析表格和图标直接展示给李璟看。

    后者顿时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般,南都、武昌分号的数据,只是草草过目,对东都却是详细过问,随后下令要求李煜继续做下去,尤其是对江都的数据整理分析更是重中之中。

    李璟的理由也很充分,江都既是天下商业重镇,又是抗击伪汉和吴越的军事中心,朝廷当然要对其多加关心,一旦发现数据有误,必须及时上报。

    李煜自然是领命而去。

    扯远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