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1章 请罪 (第1/1页)
张昭此时是孙策的长史,孙策当即派人召来张昭询问对策。 张昭精通内政,但不擅长纵横之术,他向孙策推荐道“主公,在此事上,属下举荐一个叫张纮的人,此人本是广陵人,曾游历京师,跟随多位大儒学习过,后来回到广陵被举为茂才当时大将军何进、中郎将朱儁、司空荀爽都曾经征辟他为掾,但都被他拒绝了,而是带着家人来江东避祸,可见他早有先见之明,如今他就在这里,主公不如亲自上门请教,属下相信主公定然会有所收获” 孙策大喜道“子布先生认识如此大才为何不早早向我举荐,快快带我去登门拜访” 张昭于是带着孙策和周瑜来到了张纮的家中,张纮得知孙策前来拜访,出门迎接,并把三人引进堂屋奉茶。 孙策道“方才子布先生向我举荐先生,我竟然不知边就有一位大才,实在惭愧得很,今冒昧前来拜访,实在唐突,还请先生莫怪” 张纮笑道“我知将军此来定是为了刘繇、刘表和张羡三支兵马来犯之事,对否” 孙策大惊,当即拜服道“先生真乃神人也,策都未说明来意,先生竟然能提前知晓在下敬服,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张纮摸了摸长须,说道“朝廷对刘表、刘繇和张羡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他们之所以奉命出兵攻打将军,乃是因为他们不想得罪朝廷,不想与朝廷交恶一旦有另外的势力对他们造成威胁,他们必然不会再管朝廷的命令,而是先保住自己的实力再说” “刘表的地盘与朝廷接壤,朝廷的兵马可以直接对他造成威胁,所以此人不会也不敢不遵从朝廷的命令。刘繇和张羡不同,这二人的地盘都不与朝廷接壤,他们可以不理会朝廷的命令,不过刘繇是宗室,他的权势部来自于朝廷和皇室,他若不遵照朝廷命令,朝廷只需要一纸诏书,他就会丧失所有权势,所以此人在没有彻底掌控扬州权势之前不敢太违背朝廷的命令,只有张羡可以不用理会朝廷” 张纮说到这里,看向孙策说道“将军,张某上下二策可供将军参考上策,速速遣使去长安向朝廷请罪。从朝廷此前一连串的动作来看,朝廷并不是一定要致将军于死地,朝廷恼怒的是将军要打江东也不事先上表,完没把朝廷放在眼里,朝廷如今正在努力恢复权威,岂能容诸侯们乱来若张某猜得没错,将军这几年从未遣使上京朝拜、进贡吧这可不好,就算是袁绍、公孙瓒、曹cāo)等人每年也要遣使入京朝见皇帝、献上贡品、缴纳赋税,更何况您呢” “下策第一,遣使去见袁术,表示尊奉他为主,愿意把庐江献给他,请他出兵牵制刘繇;第二,我听闻张羡此人财,将军可遣使携带重金前去拜见张羡,张羡收了将军的钱财虽然不会收兵,但也不会继续进攻了若这二路使者能够成功,那么将军就只剩下刘表这一路敌人了,我相信以将军之能定能击退刘表” 孙策还在愣神当中周瑜就起行礼道“先生真乃大才,三言两语就把数路来犯之敌解决了,周瑜佩服” 孙策急忙道“先生,我若同时进行上下二策,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张纮笑道“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孙策当即放下姿态请张纮出山,并拜其为证议校尉,张纮欣然接受这个任命。 在张纮出山之后,孙策按照他的计策分别派出三路使者,一路前往长安请罪;一路去寿见袁术;最后一路去见张羡。 派去见袁术和张羡的使者都好说,孙策不缺这样的人才,但是要派去长安的使者就不好找了,这个使者必须要在长安朝堂上有熟人,而且要有足够的才能和应变能力,否则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把事办砸。 孙策选来选去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最后还是张纮站出来说道“主公,前往长安的使者还是由属下来当任吧,这一策是属下提出来的,只有属下最清楚要怎么做才能产生效果” 孙策十分不舍“我才刚刚聆听先生教会不过几的工夫,先生这就要远离我而去,我实在不舍啊而且此去吉凶难料,我担心先生有失,那时我则悔之晚矣” “能为主公效命,纵死而不悔” 过了两,做好准备的张纮就带着一些随行人马和大量的钱财从豫章出发前往长安而来。 长安。 张纮带着随行人员还在途中的时候,朝廷安插在江东的细作早就把消息传回了长安,等到他抵达长安时,袁术和张羡两方的反应也传回了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