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6 埋汰人(万赏加更) (第1/1页)
、人生如戏没有演技、阿勒彗星、天海祥云以及书城猫先生的打赏!!) 爆竹声声辞旧岁, 笑语盈盈迎新春。 99年的年三十,年味着实浓重了不止一点半点。 心里想着往年三十的时候,李向阳总会在嘴里叼着土烟筒子,一大早起来就往家里的田地转一遭。 回来的时候,手里总喜欢提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的都是从田间地头挖起来的新泥。 李洋小时候不懂这些泥巴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后来才明白,李向阳也只是存了一份自我安慰的心里,拿四方土镇一家安乐。 心里还保留童真的时候,他跟李平兄弟俩苛求的也只是一张面值五元的纸币。 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期望多半也是一种奢求。 生活在80年代的人,似乎比后来者更懂得幸福来之不易。 等这种期望落到小侄女青青身上的时候,李洋也就不再那么小气了。 一大早起来。 兄弟俩忙活着搭了把手,帮李向阳把家里几间屋子里里外外地拾掇了一遍。 屋子还是那几间,原样未动,但是心情赫然已经翻了个跟头。 地主家里有余粮,这年自然过得不一样。 刘金兰天黑没亮透的时候就起来忙活,一上午蒸了好几锅的白面馒头,准备好祭祖的糕点和菜盘子,前面老李家宗祠里已经稀稀拉拉地传来了炮竹声。 在李湾。 李姓是大姓。 连着后边的几个大队,姓李的起码得好几百号人,往年年情不好的时候,也就没想着敲锣打鼓地大肆庆祝。 在李洋的记忆里, 上一次李家宗祠大肆庆祝的时候,自己才刚刚上小学。 那两年国家的国情渐渐好转,连带着风调雨顺的过了好几年,乡里没隔多久就会冒出来一个万元户。 李湾这边也有不少人家起早摸黑挣了些家当,祭祖的大事情也就慢慢地形成了风气。 只是到了90年代以后,一直断了好些年。 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村里年轻力壮的汉子一个个的都往沿海发达地区去打工,兜里又攒了不少家当。 年前李洋回来的时候。 宗祠那边李家的几个长辈就提出了,今年李家族谱上的男女老少要一起祭祖。 到了下午1点钟的时候。 李洋跟李平兄弟俩刚刚贴好对联,宗祠那边就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青青那个小家伙一听到锣鼓声,撒丫子两条小腿就跑得贼儿快,一溜烟没见了人影。 等李向阳带着李平跟李洋兄弟俩到了宗祠那边,这才看到她跟村里几个差不多年岁的小孩子玩到了一起。 好在身上的衣服穿得多,也不怕她着凉。 见李洋跟李平手里提着祭祖用的家什到了宗祠,小家伙也顾不上玩了。 从人堆里挤出来凑到两人边上,小胳膊抱着她爸爸李平的裤腿。 “爸爸,等会放炮的时候你抱着我。” “抱着你做什么?” “我怕炮。” 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呢喃了一句,李洋这倒还真是第一次听到青青说她怕炮仗。 “等会儿你爸爸要去跟人一起点爆竹,爷爷抱着你好不好?” 李向阳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 手里拿着的白面馒头跟菜盘子已经送到了宗祠那边。 听到小孙女要他爸爸抱着,这会儿就蹲下来把青青抱到手里。 都快7岁的大姑娘了。 还要人抱着。 李洋心里也是直叹气。 娇惯归娇惯。 别以后养出来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就行了。 “爷爷我不要你抱,你身上有烟味,可不好闻了。” “爷爷现在又没抽烟,哪来的烟味。” “就是有,不信你自己闻闻。” 说着就抬起两只小胳膊拽着李向阳的手往他鼻子底下递过去,闹得李向阳直乐呵。 这小东西。 还嫌弃起他来了。 到了下午2点钟的时候。 李家族谱上各家各户当家的都来的差不多,有事情还在外边没来得及赶回来的,也都由各家的小辈儿顶替他老子出面凑了人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