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8章 克虏伯的迷茫 (第1/1页)
师徒二人聊完克虏伯三女王之后,都有些惋惜。 特别是对于那个多彩的女权时代过早结束,让这个世界从此少了一道风景。 虽然在之后的年代里,时不时也出现过很多出色的政权女性。 比如当代甘阀的阀主,艾茜瓦娅.甘达地。但与三女王比起来还略逊一筹。 朱亮道:“无论是雅馨斯还是辛西娅,又或是克劳迪娅,任何一人放到今天任何一阀,都算是一代雄主了。” 郑鸿博又有一个想法与朱亮讨论道:“先生,之前我们讨论过很多财阀的崛起,往往一两代的雄主就能崛起一个财阀。 可克虏伯未能成为财阀,终究只是一个独立军工企业,应该不止因为克劳迪娅任性吧!” 朱亮回道:“自然不是这么简单的原因,财阀世界里,比克劳迪娅任性的比比皆是,更有如潘德夫这种昏聩三十年而马其顿不倒。 “只因为这个家族诞生于群雄的德意志,更因为她们身处在逐鹿的欧罗巴! 在这样的环境下,克虏伯开始追逐纯粹的利益,而偏离了世俗权力。” 朱亮肯定了郑鸿博的看法,开始说起那个混乱的德意志与纷乱的欧洲。 西元2099年海伦芬与普鲁士联邦在汉诺威签订了停战和平协议。 此时距离克劳迪娅卸任克虏伯总裁已过去了十年。 克虏伯军工企业,在当时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军火生产商。 其经济实力已相当于三分之一个柏林同盟,其贸易范围已经扩大至北美与远东。 这些年,普鲁士联邦一直期待克虏伯企业的重新加入,并邀请其重新担任普鲁士联邦的领袖。 克虏伯只同意回归柏林同盟的形式加入普鲁士联邦,但拒绝再次出任普鲁士联邦的领袖。 自克劳迪娅.克虏伯之后,整个克虏伯企业不再热衷于民族事业,也不再热衷于政治权力。 克虏伯唯一热衷的是利益,只有在政治立场上中立,才能更好的发战争财。 当时克劳迪娅的思维方式,更接近于雅馨斯,而辛西娅的民族主义,只能说是克虏伯千年历史上的异类。 辛西娅.克虏伯之后,克虏伯就再也没有第二个辛西娅。 所以接下来的行为,很多后世历史学家指责克虏伯短视,但克虏伯的行为确实符合他们一贯逻辑。 西元2099年第十七次海普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协议,意味着克虏伯最大的客户普鲁士联邦军火采购量将大幅度的下跌。 虽然原先的战争对手海伦芬也成为了新客户。但一个具有独立工业体系的财阀,采购量非常有限。 此时在海伦芬的幕后推手下,韦尔夫家族希望加入普鲁士联邦。 并且商量共同讨伐阿芝诺芬家族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组成的东巴伐利亚联盟。 本来普鲁士联邦希望利用和平年代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所以就拒绝了韦尔夫的加入。 韦尔夫家族找到了克虏伯企业,而克虏伯企业也正愁军火滞销的问题,两个利益集团一拍即合。 在克虏伯企业的斡旋下,韦尔夫家族名义上加入了普鲁士联邦。 这样普鲁士联邦终于有了同东巴伐利亚联盟开战的理由。 西元2102年,普鲁士联邦与东巴伐利亚联盟的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总共持续了三十六年。 战争最终以东巴伐利亚同盟覆灭而告终,德意志也趋向名义上的统一。 期间克虏伯军工赚的盆满钵满自不必说。但战争的最大收益者,却是柏林同盟。 战争结束的西元2138年,当年普鲁士联邦主席是汉堡企业联盟的五世马克沁公爵。 马克沁家族本来就因克劳迪娅事件与柏林同盟和克虏伯企业有间隙。 五世马克沁公爵认为柏林同盟获取了过多的利益。 克虏伯企业也希望柏林同盟让出多得利益,使得汉堡,柏林与韦尔夫家族形成均势。 然而柏林同盟盟主,劳恩堡公爵俾斯麦八世认为柏林在战争中出力最大,理当分得更多利益。 在此时,韦尔夫家族主动将获取利益让给了柏林,并假意投靠柏林同盟,这也使得俾斯麦八世的野心膨胀。 俾斯麦八世一直认为以劳恩堡公爵(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封爵)的历史悠久,比起新纪元才自封的马克沁公爵更为正统,认为劳恩堡一脉才更适合统一德意志。 在汉堡方面的指责下,恼羞成怒的俾斯麦八世也不顾克虏伯的反对,一不做二不休的就近独吞了东巴伐利亚与奥地利。 此举完全暴露了柏林同盟打算独霸整个德意志的野心,汉堡企业开始备战。 由雅馨斯.克虏伯促成的普鲁士联邦宣告解散。 克虏伯此时已经意识到,德意志人的末日将近,干脆把工厂从柏林向东搬迁至捷克的布拉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