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年代记_第111章 第二次长夜战争1 战争的气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1章 第二次长夜战争1 战争的气息 (第1/1页)

    西元2988年秋,空气中似乎都可以感受到战争即将来临的气息。

    所有财阀在新联邦政策之下都转向了战时。

    自西元2983年萨芬叛乱后,财阀世界的整体经济就开始下滑。

    而且他们也似乎没有没有随意的投掷,而是把三颗筛子准确的放在666这个点上。

    掷筛子的是联邦!是财阀世界!

    从头到尾,西斯托只是押注,他没有碰过筛子。

    郑鸿博又看了一次。

    不对!

    然后西斯托掷了预置的筛子,西斯托与南极流亡者就赢了。

    而当时孱弱的西斯托与南极流亡者,浑上下的联邦币也只够压在666一个位置上。

    他们唯独留着666的位置没有压。

    有着强大财力的财阀联邦,几乎压完了赌桌上的所有可能。

    这时候,郑鸿博似乎看到了书里的两个赌徒。

    后来发生的引爆赛普尔要塞、圣马丁会战等,似乎都在西斯托早就安排好的剧本里。

    如果不是西斯托提前知道,这就完全是一场赌运,赌注是洛卡斯共和国国运。

    与之同时完工的,还有宏伟的赛普尔要塞。

    一条贯穿半岛南北,带有电磁融雪功能的公路就此建成。

    但当时大权独揽的西斯托却一意孤校

    当时南极开采出来的资源还非常有限,很多‘自由先驱者’都认为这些物资应该优先加强自由城的防御。

    而西斯托又一次的准备在了前面。

    可开始修建这条公路与赛普尔要塞的时候,讨伐南极的中枢卿会议还没有召开。

    如果这场战争发生在上古时代,人们肯定把西斯托当成先知。

    没有交代任何原因。

    非常奇怪的是,回忆录中开篇就写西斯托预料到联邦军将从南极半岛发起进攻。

    郑鸿博就干脆只解读其文字本所描述的内容。

    既看不出文体,也找不出明显的问题。

    除了封面那两句话,与内容毫无相关可言。

    很多字应该被刻意的省略了,但能让人看出其中暗含了深意。

    这本回忆录是用世界通用语书写,句式却用了长短句,且毫无规则。

    少年郑鸿博将直面这次战场,即使那个秘密暂时无法破解,也必须让郑鸿博多了解一些未来所要面对的对手。

    眼下,新的长夜战争即将爆发。

    白晏看了十多年,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文风非常的怪异,似随笔,又似见解,且仿佛隐藏了什么。

    至于这本书的来源,传闻是大战士万俟空从南极带回来的。

    所以很多内容也不能尽信。

    但白晏姑母也告诉过自己,书中的观点与财阀世界的视角背道而驰。

    短短数万字里,就似乎隐藏着叙不尽的故事。

    这本书以洛卡斯共和国的视角而写,文字简练。

    之前所读的《长夜战争》相比起《回忆录》,只能算一本纸上谈兵的演义。

    这本书完全颠覆了郑鸿博对第一次长夜战争的看法。

    可《长夜战争回忆录》却不在可以一目十行之粒

    这依然要感谢朱亮传授其《文心雕龙》。

    往往一目十行之下,已对内容立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郑鸿博对于这类知识是有赋的。

    每当机甲训练课程结束后,他就把自己锁进房间,开始反复研读各种兵法战策。

    随着思考能力越来越成熟,对于白晏给他的《长夜战争回忆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郑鸿博已经十九岁了。

    .........

    同样的乐观也发生在西元2964年,第一次长夜战争爆发之前。

    全世界都认为,南极偏安一隅,是不可能对抗认真起来的全球财阀。

    因此,其对于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长夜战争,都很乐观。

    所以此场战争的投入,在各阀看来注定是获利的。

    这将为各阀创造很多新的民众就业机会,以及产生新的生产资源。

    财阀世界将根据战争出兵况,瓜分南极土地以及稀有矿场等利益。

    中枢卿会议又通过了《2987南极法案》,旧的《南极法案》随即废止。

    解药!南极才是最根本的解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