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浅谈空城计 (第1/1页)
至于空城计,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不就是诸葛弹琴退司马么,这有什么好讲的? 但今天咱们要说的版本,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版本。 且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对不对,这好像有些扯远了。 言归正传,且说空城计原版本如下:曹魏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披着鹤氅,弹琴唱曲。 司马懿怀疑西城中设有埋伏,不敢贸然进城,引兵退去。 小时候我们总对这个故事津津乐道,称赞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同时嘲笑司马懿的胆小和犹豫不决,白白错失了良机,似乎司马成为了诸葛的背景板一样,司马苦心谋划的计策,绝佳的战略时机,能够活捉诸葛亮的机会,这些全都白白为诸葛做了嫁衣,使得诸葛亮因为空城计而流传百世。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空城计的历史背景是:曹老板已经玩完了,去找耶稣探讨人生了。曹丕继位,曹老板临终前交待曹丕,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启用司马懿,放兵权给他,司马懿此人野心太重,让他当个文官便是了。 虽然曹丕和司马懿一向交好,但父亲谨慎交待的既用之,又防之的临终遗言,曹丕怎么也要听一听。 于是司马懿一直没有掌握兵权的机会,直到诸葛亮挥师北伐,大破曹魏诸将,全无一合之敌,无人能与之抗衡。 曹丕没有办法,这才把司马懿这头蛰伏的猛虎给放出了牢笼,任命他为曹魏大将军,带兵抗击诸葛亮,阻止北伐行动。 司马懿也在这个时候,手中才真正掌握了兵权。 当时蜀国的粮草运输队需要经过的一个地点,叫作街亭。 除此之外,街亭还是一处及其重要的军事重镇。 而看守街亭的守将,叫作马谡,没错,就是让诸葛亮哭着给砍了的那个。 对于马谡,不得不说,刘大耳的临终遗言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刘大耳临终前告诉诸葛亮,马谡虽然才华横溢,但只知纸上谈兵,不可重用,否则必定后悔不已。 而诸葛亮最后选择了相信了自己的判断,将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马谡,结果,马谡辜负了他的期望。 街亭守将马谡只知死搬兵书,纸上谈兵,违背了诸葛亮的吩咐,还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建议,自作聪明的把军队驻扎在街亭一带的山坡上。 结果蜀军被魏国大将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死伤惨重,最终丢了街亭。 结果,蜀军进退无路,只能选择撤退,同时丢失了南安、安定、天水三城。 马谡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这脑袋最终还是没有保住。 战后,诸葛亮为了申明法度,挥泪斩马谡,并且自贬三级,行丞相事。 街亭之战后,魏国在原本防守空虚的西线部署了很多的兵力,使蜀汉从此失去了奇袭魏地的机会。 以司马懿的战略目光,怎么会不知道街亭的重要性? 加上马谡自己作死,司马懿干脆利落的拿下了街亭。 诸葛亮一看粮草也没了,街亭也丢了,这仗打不打也没什么意思了,于是诸葛亮下令全军撤退。 诸葛亮跑,司马懿怎么可能不追?好不容易带兵打仗,不捞点功绩回去怎么说的过去呢! 于是诸葛亮带着蜀国的残兵败将逃跑,司马懿在后面带着曹魏的虎狼之师追赶,你逃我赶好不热闹。 蜀汉的军队也不少,一时半会想撤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走不能空手走吧? 粮草辎重什么的是不是都得收拾好了再走?总不能全扔下走吧? 蜀国的国力可比不上富庶的魏国,如此行径诸葛亮是断然不会去做的。 这么一来诸葛亮就赶巧让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给堵在了西城。 当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别说大将了,连个叫得上名的蜀国将军都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